2016年上半年杨浦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6-06-21

2016年上半年,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杨浦整体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校生命教育试点工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学生“人格成长教育工程”有效衔接,融入德育全过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校园文化建设。各校通过校班会课、升旗仪式等教育途径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营造了浓郁的教育氛围。结合市区文明办相关文件精神、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要求,开展网上祭英烈等主题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开展师生共同创作、共同参与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区本教材《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编撰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小学参加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2所学校获十佳特色校,1所学校获特色校。43所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参加市第二届小学生“美丽汉字——我与中华文化”主题征文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3、德育品牌建设。推进全国优秀国学教育项目——“和您在一起孝亲敬老主题教育,下发创意活动评比通知,各校以孝亲敬老、传递感恩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赋予时代新意的活动,展现孝亲敬老主题教育的内涵和成果。

二、学生基础道德教育

4、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筹备2016年杨浦区行为规范教育评估工作,组织区中小学德育综合中心组研讨新一轮区行为规范示范校评选标准、方法,初步形成实施方案与相关工作评估指标。

5、市区美德少年表彰活动。开展2014-2015年度市、区“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奖(美德少年)”表彰活动,编写《杨浦美德少年小故事》,以校级表彰、主题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弘扬,树立同龄人榜样,引领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全面开展学校生命教育实践

6、生命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协作开展的《杨浦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研究项目,编写完成《杨浦区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依据“纲要”内容推进区域学校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群建设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共同开展《杨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研究,编写完成《杨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白皮书》。

7、生命教育实践与研训基地建设。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形式,整合区域生命教育资源,依据“区域课程纲要”内容开展体现大中小学段衔接、内容螺旋上升,关注学生生命认知、行动和情意统一的学生生涯发展、性别(青春期)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情绪辅导、校外实践、安全技能宝典等区域跨学段生命教育特色课程的研究,各联合研训基地实施编写特色课程指南,探索教学方法与途径。

开展生命教育试点工作实践探索,分别召开生态教育联合研训基地主持校复旦科技园小学、情绪辅导联合研训基地主持校杨浦小学区生命教育联合研训基地展示,健康安全技能宝典联合研训基地试点校东辽阳中学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创建,校外教育联合研训基地兰生复旦中学生课程观摩,区域家长教育指导网络建设项目“快乐家庭阳光行——杨浦区小学亲子户外活动”(森林公园)等主题活动。

8、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第三轮上海市心理健康示范校申报工作,其中上理工附中、育鹰学校、齐一小学接受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评审。同济中学创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建市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结合2016年度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创意表达、让心灵绽放”,开展游戏辅导、表达性艺术辅导、优秀案例征集等主题活动。开展“美丽心情,快乐成长”原创心理格言网上征集活动。举办40场“心灵成长”系列公益活动,参与人数达6000多人。

与市精卫中心和市儿医中心合作开展《ADHD儿童健康成长医教结合项目》,推进《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协同系统研究》、《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分析》项目试点区建设。

9、健康教育。借助高校、卫生专家资源,开展区中小学肥胖干预项目,汇编项目成果;推进市《学生洗手工程》试点项目,完成基线调查、学生洗手工程调研报告、学生洗手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区青少年健康发展试点项目、《学校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等工作研讨会,提升区域学校卫生工作品质。

结合卫生宣传日,组织3所小学参加市青少年创意绘画大赛,共交作品60余篇;52所中小学参加市“爱上无烟校园100个理由”征集活动,上交征集材料350余条;水丰路小学和明潭眼科医院合作开展了爱眼日”专题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市中小学健康教育主题知识竞赛活动,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代表区参加市小学组小品比赛。

四、“三位一体”合力育人行动

10、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建四平街道市学生实践指导、同济初级中学市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区第三批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遴选,新增以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主的8家基地,完成基地的注册与发布工作。开展暑期爱心暑托班筹备工作、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工作推进研讨会,制定杨浦区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评价记录册,协调准备暑期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11、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织开展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音频征集活动,20所学校的61项音频内容,报送市级参评。开展上海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者评选,25所学校47位教师申报参评,推荐8位教师参与市级评选。

33所中小学评为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十三·实验基地,借助基地校展示平台,开展“诚以待人俭以养德”主题研讨活动,组织4所基地校通过家长微课堂、家庭辩论赛、家长育子谭、亲子主题课等形式,探索核心价值观培育进家庭,提升对家庭建设的重视和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扬。

五、提升学校德育工作领导能力

12、德育队伍建设。开展德育分管校长《有效的亲子沟通》专题培训;与干训部合作,以大组学习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十三五”中学德育主任干训工作。

配合市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调查;开展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志愿者)全员督导培训项目。53教师完成为期一年的上海市第十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级培训班杨浦培训点培训,并参加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认证考试。组织开展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大赛,70多名教师撰写教案参赛,评选各年龄段6名教师参加教学评比。

13、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长三角、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获优秀组织奖;启动市闵行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开展市十佳、市优秀班主任申报、评审、推荐工作。

完成第六期骨干班主任高研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课听课评课、特色班集体创建论文指导等专题活动;面向全区班主任开展四季讲坛主题讲座2期。完成区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并申报市级共享教材。

14、区域德育课题研究。开展全国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生命教育”大中小学衔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形成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德育室、科研室、师训部、督导室等各部门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有序衔接、协调推进。承担上海市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课程(初中)的编写,6所初级中学参与相关调研工作。

15、校本德育研究。鼓励各中小学积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25项课题申报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6项课题申报2016年度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4项课题市级立项。上海市第七届“健生杯”德育课题研究共46项学校课题参与,40项课题立项,16项课题获市级等第奖,其中一等奖课题4项。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