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同心守“沪”,杨浦公证抗疫志愿者在行动
2022-05-033月以来,上海疫情来势汹汹。以志愿之名,护城市无恙。杨浦公证处的党、团员们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线上报到、线下奔赴,就地转为志愿者,与一线抗疫人员并肩作战。他们尽己所能、守望相助,用行动扛起防疫的重任,用奉献彰显公证人的担当,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抗疫群像。
不知不觉成了一位“老法师”
党员、公证员刘倩住在浦东的一个小区,小区有49个楼栋,2500多名住户,规模较大,人口又多。在浦东开始全面封控之始,她就迅速到居委亮明党员身份成为一名志愿者。面对日渐繁重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派发,刘倩与居委会沟通后,立即在业主群中召集志愿者,成立了小区首个由业主组成的志愿者小队。该小队主动承担起核酸检测的任务,刘倩与几位志愿者小队负责人规划路线、计划喊楼方案,并招募建立了一个新的线上志愿者群。通过线上志愿者下发通知、线下志愿者引导排队,大大提高了通知下发速度和排队秩序的规范性。在几次核酸的不断摸索中,刘倩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手工绘制小区地图,带头规划改进路线、挑选核酸检测点位、实验多点位核酸方案,尽量避开封控楼栋,减少人员交叉,消除居民对核酸检测会否影响防疫安全的顾虑,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支持,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老法师”。
当核酸检测和分发抗原成为常态,封控时间不断延长,民生问题更显突出时,在居委的牵头下,刘倩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又组建起配药和定菜小分队。每周一次登记配药楼栋信息、收取医保卡和配药信息、外出配药、核对配药结果及药费,完成派发…… “配药工作是非常琐碎的,且不能出任何差错,很多药品都是居民急需的,我们会反复核对、加班加点,尽量满足居民配药需求。”有时她们会一天跑两个、三个医院,如有缺少第二天会再跑一次医院,最高数量是一次性携带一百多张医保卡进行配药。穿着大白服一整天不吃不喝的情况屡有发生,但是谁也不会喊累。与此同时每周一次的定菜工作,为许多老年居民化解了燃眉之急,无论菜品送到的时间多晚,她们都坚持第一时间进行分发,力求将最新鲜的菜送到老人手中。
现在,她们又组建起了日报小分队,每日将小区的大事件、志愿者工作制作成小报予以公示。两度接受上海新闻综合频道记者采访的刘倩这样说:“在志愿者工作的不断完善下,居委对志愿者予以了高度的信任,我们也承担起居委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协调作用。”“如今我们小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楼栋解封了,大家对小区解封也充满了期望,我也在志愿者工作中践行着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这种志愿行为作为一名党员是应该的,不值得被宣扬,毕竟身边有那么多和我一样的志愿者都在默默奉献着。经此一疫,我觉得党员这个名字更加具体生动了。”
描绘志愿者的最美模样
党员、办公室负责人杨灏澜自3月30日就地转化社区志愿者以来已经连续参与社区服务一个月了。独居老人核酸检测码又失效了,学生上网课与核酸时间冲突了,单身小伙家冰箱罢工了,阿姨家水管突然爆了,楼上阿婆常用药快吃完了,楼下爷叔买的冷冻品在小区快递代收处快化了……每天,像这样琐碎繁杂的问题不重样的上演。“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杨灏澜时刻这样提醒着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用更多的细致和耐心、更强的责任心和同理心,尽自己所能去化解群众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细腻可亲地为独居老人、年老长者指导截屏核酸码,将自己家里备用小冰箱借给邻居使用,积极沟通协调上网课学生的核酸检测安排、确保与上课错时的同时保证不漏一人,不辞辛劳帮助分发物资、配送药品,小小的身躯有着满满的能量,展现着为群众挡风遮雨、披坚执锐的共产党员形象。
“有时候这些身体上的辛苦远比不上封闭期间小区居民们情绪波动衍生出各种问题的困扰。”一度也曾因为各种负面消息而情绪低落,“但是我们是共产党员啊,就必须要走在困难前面,就一定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和‘我先上’‘跟我上’的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疫斗争一线高高飘扬。”经历短暂的内心起伏,她更是坚定起抗争疫情的信心,志愿服务的同时,不仅努力宽慰、排解小区居民们的情绪,更引导身边广大群众建立正确、健康的心态,将许多正面典型的人与事送到他们耳边、眼前,凝聚起更多的积极力量。抗疫还在继续,杨灏澜的身影仍在志愿服务的一线忙碌着……
为自己设定比他人更多的责任
青年党员、公证员包容积极响应号召,4月1日向属地社区居委报到至今,她持续参与了物资和抗原试剂的发放、核酸采集过程中人员信息的扫码录入、居民生活垃圾的搬运、快递外卖的搬运转递以及小区巡逻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疫情当下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在是否愿意‘为自己设定比他人更多的责任,站出来,为他人勇敢担当’。”包容看到所属社区有许多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承担党员责任,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奋战在抗疫一线,作为其中一员深深为之精神振奋。
4月9日全市核酸采集系统上线,包容的工作重点转为陪同医务人员在核酸采集过程中承担人员信息的扫码录入工作,有时需要比早起,有时候需要比耐心,有时需要战高温,有时需要冒风雨,有时需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有时甚至需要陪同医务人员前往“阳楼”扫楼,其中也会有是否会在此过程中被感染影响到家人的担心和害怕,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她勇敢向前。“相信虽然杨浦公证人分别下沉到不同社区,但‘杨浦公证’依然能够汇聚集体智慧的强大力量。”
不是党员也要上
青年公证员陈思羽从4月1日开始,响应居委号召,在小区里承担起了核酸检测采样中的登记工作。虽然按照要求,居民们应该按照楼栋,依次检测,但实际中总会有些居民提早下来,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晚下来。为了加强检测效率,也为了保证人人不漏检,陈思羽同时承担起统计工作,快速统计出来每幢楼尚未检测的居民,第一时间通知其他志愿者,由他们联系未检居民,尽快完成检测。她说:“所有的党员同志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我深刻地感受到党员就在我的身边。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工作性质也赋予了我不同的使命,不是党员我也要上!”
有一次核酸检测,当天气温达到了30℃,她所在的小区做核酸的时间又正好在下午两点。穿着大白,全副武装,没过多久就汗流浃背,戴着N95口罩,更是呼吸不畅,但她想到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广大默默付出、持续作战的志愿者们、党员同志们,心中燃起强大的勇气,发挥出最大的服务热情,坚持完成了当天的核酸检测任务。她表示,不管是党员抑或是团员、群众,我们都要同心同向,为这股靡坚不摧的力量注入自己的一份力。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
党员、后勤保障部成员吴徐伟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4月上旬,他响应区委组织部号召,就地向所在居委报到转为社区志愿者,服从社区安排,配合居委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严峻形势下,志愿者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志愿者工作的紧迫性、特殊性,必须迅速融入到基层,不折不扣落实落细核酸筛查和居民生活保供工作。”连日来,他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参加核酸检测的秩序维护、参与政府发放和捐赠物资的卸货配送任务,并在下午时段为小区居民递送购买的生活所需。
作为一位男同志,在许多的力气活前他总是冲在第一个。核酸检测时,面对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较多老人、腿脚不便的居民上下楼成了一个难题。吴徐伟没有丝毫犹豫,根据居委统计的情况,他主动按照核酸检测秩序,挨家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居民下楼核酸,完成采样后再贴心送回家中。“谢谢,谢谢……”“辛苦你们了!”居民们的一声声谢意都化作他工作的强大动力,即使一轮核酸下来,他爬了数不清的楼梯,也觉得自己做得如此微不足道。在为小区独居老人配送老年餐时,因工作安排或者配送时间问题,有时候等候已久的老人会有些许的情绪,他任劳任怨地和老人做好解释,取得老人们的理解与谅解。“我当志愿者时间不长、做得不多,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志愿者工作更让我收获良多,我与同小区志愿者一起,互相了解和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志愿服务也让我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我相信我将更加勇敢的直面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挑战。”
疫情暴发以来,杨浦公证处党支部书记邵国荣、主任洪恩等率先垂范,全体党员均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到,就近支援防疫工作。上面的故事正是众多志愿服务者的工作缩影。还有太多志愿者,沈皓宇、郁俊毅、吴洁、倪雅萍、张婷、李雯婷、王蕙、文博……,在紧锣密鼓的工作中日夜坚守不渝;退休老党员吴冬生、葛振玉亦无所畏惧,在抗疫战线上发挥着余热。
沧海横流显本色,危难时刻见初心。一名志愿者就是一点星火,一批志愿者,就是燎原之势的抗疫力量。这些战“疫”里的“凡人微光”,汇聚起温柔且坚定的力量,指引我们走向胜利的曙光。相信我们很快将迎来花开疫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