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长”在社区里的“魔法小屋”,为何让小小少年流连忘返、家长们都叫好

2021-10-11

屋里,灯光柔和、气息恬淡,莫扎特的旋律平稳舒畅,一抬头是竹林掩映。缤纷的软垫铺了一地,一群十多岁的少年席地围坐,当然也有“东倒西歪”的孩子。聊天、画画、看书、练习正念呼吸……他们做着任何想做的事儿。即便什么都不做,发呆放空,也很酷。

这个居民区里“长出”的25平方米小空间,不知不觉成了街坊们口中的“魔法屋”:再叛逆的孩子,往里一坐,都变得温柔起来。

22221002oqn0.jpg

今年5月,“舒屋”在延吉四村第一睦邻中心落地建成,成为全市首家社区青少年成长中心,7月1日正式启用。服务队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师生20人坐镇,但在这里看不到任何“心理”的字眼,而是更关注“心理弹性”,承担“舒屋”日常陪伴、活动、运营等志愿服务,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475人次。

“舒屋”,意蕴轻松舒适,青春就在其中舒展开来。带队老师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晓茹希望,通过环境和氛围给孩子们培养心理韧性:通过视、听、嗅、味、触来激活孩子的身体和热情,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机会体味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如果一池子鱼生病,我应该治疗水,而不是鱼;如果水变得更加健康,鱼儿就自然而然愈发活跃。”

一处宁静的港湾,开启一段温暖的旅程

“舒屋”,也叫“书屋”,背靠一个大大的书架,摆满了各式各样启迪的书籍。不起眼的位置,有一本小书因为多次翻阅而卷了角,名为《被讨厌的勇气》。没曾想,这本书,恰恰是这儿的“人气之最”。

李晓茹有她的解读,长大过程中,哪个孩子还没点儿“成长的烦恼”?我们不应该用“心理”二字无形中增加压力与门槛。相反,这些烦恼是可以被理解关注的,是可以以爱和勇气来从容应对的。迈过这些坎儿,孩子便打开了世界。

所以,便有了这样一处无需预约的公共空间。一个背着书包,最普通的小孩,看到这盏亮着的灯,就能走进来。

进门两件事,换鞋和放下手机:可以选择穿拖鞋,但少年们更愿意赤脚在地板上跑。手机没得选,必须放进一个叫“养机场”的小篮子。完成这些,便可以开启一段温暖的旅程了。

合奏音乐之声、分享中学生活的趣事、提名经历过的美好瞬间,再一起练习正念呼吸……“我们没有特别界定:你在这一定要做什么。其实就是想给大家一种感觉,你在这里,任何事都可以不做。真正放空的时候,小小少年们会自己去探索想要做点什么。”

记者注意到,无论做什么,一般2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志愿者陪同。“关怀或者是陪伴,最终都是为了人和人之间能够先放下那种自我防御,放下那些武装,能够坦诚地去聊点什么。”在李晓茹看来,青春期的时候,需要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地方,能够放下自我防御去谈谈自己的事情。

聊漫画、聊偶像,最喜欢哪门课,哪位老师——这是入门。李晓茹知道,他们最容易谈的话题不是最深刻苦恼的东西。难过的事情,是在学习话题背后隐藏的那些与“感情”“关系”相关的。

但在共情中,他们愿意敞开心扉,暴露更深层的信息。

一面自我之镜,找到一个真实自我

平凡的孩子该如何成长?

徐文霞奶奶曾在“舒屋”门口哭得像个孩子,“孙女儿一直都体谅着我的辛苦”。

她有一个12岁的“问题孙女”,“淘气逆反,不懂奶奶每天买汰烧的辛苦”。但通过夏令营,“叛逆的孩子回家后不大喊大叫了,她学会了礼貌。”

徐奶奶欣慰之余,好奇地追问志愿者,孙女儿究竟在想些什么?想好好教育她有何秘诀?原来,孙女一直觉得奶奶很伟大,女孩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感恩。而秘诀,就是每天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奶奶瞬间破防。

暑假期间,“舒屋”举办第一期成长夏令营,招收学员8人,其中有一直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沉迷游戏的,有因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问题难以参与集体活动的,有之前的尖子生最近成绩一落千丈的,有不跟父母讲话,也很少跟他人交流的。

小小房间,更是一个多元的社交空间。不少孩子初来乍到,口罩把脸捂得严严实实,不愿交流、害怕对视,甚至无法参与任何活动。但如果同龄孩子在一旁,会有榜样的作用。志愿者姐姐们也有一招:她们都姓“舒”,不提“老师”,都是舒真姐姐、舒服姐姐、舒芒姐姐……20岁出头的她们也分享、回望自己长大前的故事。

一步步陪伴、一招招劝慰,从建立关系,到学习换位思考,再感受世界,拓展生命体验。渐渐地孩子愿意递纸条表达自己想法了。最终,孩子开口说话,和大家打成一片。

偶尔也有自闭症孩子加入。通常选择坐在台阶的最高处,一个人边捧着本书,边偷偷观察着这个环境。即便不太交流,也能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感受着一个青春期孩子相对完整的生活。

也有多动的孩子来,起初无法控制自己插嘴,打断课堂,扰乱纪律。但志愿者认识到他的特点,递给他一只解压小鸡玩偶:“这只小鸡,捏起来很软。每一次你想要打断的时候,就捏一下小鸡。等到举手的时候,就给你畅所欲言的机会!”现在,他训练出了这个能力,课堂上也能控制住自己。

李晓茹将这个空间视为“由内而外的治愈”——一个人难免有擦碰,大家习以为常的是在伤口外围小小包扎一下,贴个创可贴,回去疗养;但这儿,触及灵魂形成免疫,是悦纳自己、强大自己,学习将来如何更好面对。

现在,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取名为“18号树屋”的花园也正在打造。将主要用于组织开展诵读、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回归自然、放松身心。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