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家庭总动员 抗疫先锋齐上阵——延吉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故事
2022-04-18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一个又一个家庭站了出来。
他们当中,
有齐心上阵的“父子兵”,
有携手共进的“夫妻档”,
更有为爱而战的“全家总动员”。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延吉人的风采。
有一种齐心叫“全家总动员”
“高书记,马上要封闭管理了。我和我老伴、女儿一起来报到,接下来,我们一起战斗!”
“王阿姨,太好了!咱们小区5000多居民,需要大量志愿者帮忙全员核酸、分发抗原、送物资上门,您真是雪中送炭啊!”
家住延吉二三村的王兵奶奶,今年虽然已经75岁,从2010年世博会开始至今,一直活跃在小区志愿一线。平安志愿者、老伙伴志愿者、加装电梯带头人,在各个领域,王奶奶“能帮就帮,能做就做”。这次疫情伊始,她第一时间到居委会报名,还把老伴、女儿全都动员出来做志愿者,全家出动共同为社区抗疫保驾护航。
十几年的志愿生涯,让本就是热心人的王奶奶对负责区块的家家户户的情况“飒飒清”,谁家有高龄老人不会团购,谁家有小毛头需要喝奶粉,谁家有病人需要配药,王奶奶全都尽在掌握。在全员核酸检测、抗原自测之前,根据自己脑中的“情况图”,一家家上门为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显示核酸码,帮助老人完成抗原自测;在每天汇总需购置的药品清单时,一眼就能看出来漏掉了哪家,哪家的药是否需要再核对,之后一一打电话确认;在送菜送物资上门时,对独居老人多问问其他生活需求……
有一种力量叫“携手共前进”
“我现在心脏不舒服,但是还有几户人家的菜没发完,药也没送完,你去帮大家送上去吧,送的时候要核对仔细。”
这是心怡雅苑小区志愿者庄腊梅在连续参与小区核酸检测、送菜、送药、送抗原上门的无间断作战后,身体吃不消,回到家对自己先生的嘱咐。退了休的庄腊梅是友谊新村第八党支部书记,一直是居民公认的热心肠,不仅自己参与小区里大大小小的志愿行动,还经常拉上先生做一些苦活累活。平时,谁家里有人生病、有个照应不过来的事,都找庄书记帮忙。不管是凌晨半夜还是严寒酷暑,庄腊梅和先生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忙前忙后。2020年年初庄腊梅就和先生参与到社区封控、测温登记、发口罩、给独居老人送食物等疫情防控行动中。这次,她在接到4月1日封控的通知后,提前为每个单元楼做好封控期志愿者协调安排,这为封控期间的数次核酸检测、抗原自测、送菜送药上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整个小区志愿服务的开展极为有序。
有一种热血叫“并肩共作战”
张忍被戏称是控江路645弄的志愿者大总管。因为50多岁的他总是精力充沛,除了每次任务前,安排调度有着50人的志愿者队伍,根据大家的体力、能力做出清晰、合理的分工,还时时待命,处理着一个个突发情况。4月13日晚,大风大雨吹坏了645弄核酸检测的雨棚,14日一早就要进行核酸检测了,天还下着毛毛雨,没有雨棚不行!张忍和居委干部一起尝试着各种办法,最后终于在检测开始前,把雨棚运来,搭好,做好固定,保障核酸检测正常开展。
张忍是645弄居委干部赵美玲的先生,看到妻子没日没夜的工作,看到所有居委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也走出家门,加入了志愿队伍。在2020年疫情之初,这位居委“编外人员”就开起自己的私家车一家家运送物资。这次他再次冲锋在前,卸菜运菜送菜一个不落,维持核酸检测次序更是次次都有他的身影。“为保证核酸检测有序进行,我们不仅前期做好了各种物理准备,比如地上贴2米线,准备消毒物资,还严格落实‘叫到哪栋哪栋动’,我会一栋栋喊,掌握好节奏,既不能断流,又不能大排长队。”这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一件事,要想做好,就必须脑中有个“账本”:这栋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习惯晚点下来,是否所有人都已按时下来了。张忍总能发现还有谁没下来,然后就用他的大嗓门一家家去喊,确保“不漏一人”。
张忍的热心,还表现在劝阻不文明现象上,看到有居民趁下楼做核酸时徘徊溜达、随地吐痰,张忍会第一时间上前劝阻。面对有些居民的抵触情绪,“劝一次不行,我就劝第二次。我想的只是让疫情赶紧过去,让我们大家都过上正常生活。”张忍朴实的话语,也说出了所有延吉志愿者的心声。志愿者们不惧病毒,不畏风雨,只为疫情早日散去,只为所有人能安心走出家门,畅快地享受着无边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