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沙龙”介绍

2014-04-22
 

一、背景
   
2007年年底以来,殷行社区(街道)团工委通过建立区域化团建平台,从原先的街道共青团工作扩展至社区层面,将跨所有制、跨组织层次、跨行业领域的社区单位和两新组织纳入区域化团建平台,紧跟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要求。2009年开始,根据团市委、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团工委在社区(街道)党工委、综合党委和领导下,着手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至今已建立两新团组织53家,覆盖广告设计、软件开发、餐饮娱乐、文化服务等诸多方面。2012年初,团工委把握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利契机,对委员班子进行了新一轮优化调整,吸收了10家驻区单位包括两新团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化团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积极呼应广大社区企事业单位单身青年交友需求,进一步激发非公企业、新社会团组织的活力,切实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凸显团组织对社区各界青年的关心关爱,团工委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在党员服务中心立足区域化导向,探索以相约青春沙龙为载体的青年党员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从2010年底推出青春沙龙社区青年公益交友系列活动,并根据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轨迹不断深化探索,将其打造成为凝聚服务社区广大青年的平台和两新团建的切入点。
二、做法
   
在社区(街道)党工委和团区委的领导下,在社区团工委成员单位和两新团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充分运用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区域化党建网络对团组织的带动作用,开展青春沙龙各项活动。
   
一是走访调查,摸清需求。为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团工委在原先与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长期合作开展青年联谊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工作例会、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深入了解区域单位和两新组织内部青年员工状况和人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特点,发掘出一批单身男青年员工较为集中的军工路以东大型企业单位,以及相对应的军工路以西的医院、学校等单身女青年较多的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通过将原先定向的联谊活动发展为开放性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拓展更多资源,对接更多需求。
   
二是广泛联系,协同共享。为吸引辖区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的青年员工走出公司大门、走进社区,团工委依托近10家社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担任团工委委员的便利优势,将这些团干部吸收到青春沙龙的服务团队中来,通过他们广泛联系驻区单位青年。借助阳光之家团支部与肯德基等非公企业团组织共建结对的机制,建立与区域外企业单位的联系渠道;积极争取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党建工作力量,与中心内的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共同举办党团员结对机制,邀请小蝌蚪等新社会组织参加,发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青年的文艺才华,为青春沙龙增添一抹亮色。
   
三是明确主题,公益引领。青春沙龙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走公益路线。首先是公益性质,每次活动控制人数,以团工委的名义发起,由团工委、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或社区单位承担活动费用,确保单身青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活动本身的可信度。其次是公益形式,活动设计上尽可能贴近公益元素,让男女嘉宾在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服务的主题中相识、相知,赋予青年交友活动一定的社会责任。
三、主要特色
建立青春沙龙”QQ群,将信息发布、沟通联络、跟踪反馈等功能集中于这个网络空间中,在群共享栏目中上传青年男女嘉宾的精彩瞬间,制作成为电子相册供大家分享,也为青春沙龙留下了工作痕迹。相关活动在20129月被《杨浦时报》报道。
四、效果
    1
、打造区域平台,注入家园意识
   
在党建带团建的引领下,借助党员服务中心的党建网络资源和金色年华单身中老年党员联谊项目运作经验,使青春沙龙找到了推动区域化团建机制实质性运转的最佳切入点和服务凝聚社区广大青年、牵动各单位团干部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各界青年在社区平台的牵手,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区归属感。
    2
、呼应青年需求,密切团青关系
   
密切团青关系的原则下,团工委牵头开展青年公益交友活动,将单身青年交友作为社区各单位、两新组织青年关心的共同问题,使团组织联系体制内外、不同领域的青年有了抓手。
    3
、传播公益文化,提升社交能力
   
针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御宅族青年,青春沙龙让他们,尤其是社交圈呈现内卷化的新上海人群体,在单位住所两点一线之外,业余生活和社交活动有了一个安全可信、节省成本的新选择,聚拢人气的同时,通过公益主题引导青年关注社会、奉献爱心。
   
下一步,团工委还将进一步深化运用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区域化党建网络的资源优势,尝试与街道经济部门、地区商会、新村片党委分别共享企业单位和居民区青年人才资源,不断扩充青春沙龙的服务对象范围,使该项目在更广泛的社区层面上得到更多支持和参与。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