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举措”,让主题教育“干货满满”

2023-11-22

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坚持在“实”字上做文章,把主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百”大走访,现场听、实地看、当面问、用心悟,推动解决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生所向问题,切实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主题教育“含金量”。

一是讲好“新理论”,传递政策“好声音”。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四平路街道联手同济大学,整合社区党校资源打造主题教育“理论+”宣讲团,以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四进”宣讲方式,“接地气”“零距离”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同时,充分发挥“一线工作法”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送好政策“下基层”,把书面政策通俗化、简单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好画面”。处级领导干部、支部书记“人人”带头讲专题党课,同济新村“金雁书记”张立民以“三高”工作法,分享主题教育联学联建联服务的具体做法,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案例;公交新村“小巷总理”胡云通过推广“社区云”的工作经验,展示“随手拍工作法”发现并解决居民最关心问题的做法,切实提高社区服务意识,增强数字化赋能。

各基层党组织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理论+”“电影党课”“议事会”等形式,通过循环主题宣讲,让政策法规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声”入人心,为党员干部“精神补钙”,筑牢精神之基。据统计,目前已经开展系列宣讲300余场,覆盖基层党员群众3000余人。

二是固化“接待日”,打开群众“心头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下访,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主题教育以来,四平路街道以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遏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为最终目标,进一步固化每周四上午处级领导干部、青年骨干信访“接待日”,处级领导干部采取“包案化解”的形式对接积案,着力解决信访问题中“上行上移、小事拖大、案件积压”等问题,打开群众“心头结”,巧解群众“疙瘩事”,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截至目前,累计受理群众信访事项289件,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9.65%,推动破解信访积案1件,得到群众的肯定和赞扬。比如,鞍山七村地铁受损房屋矛盾化解中,处级领导干部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解决”,会同区职能部门在“听、问、议、定”中攻坚克难、谋实招解题,变“问题清单”为群众“满意清单”,最大程度地解决了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痛点,让主题教育成果更加可感可知。

三是围坐“长板凳”,精准调研“列清单”。为摸清摸透基层实情,解决好群众“关键小事”,四平路街道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的全过程,锚定“环同济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从“小切口”入手,12名处级领导干部围绕新确定的12个调研课题,深入一线、精准调研,围坐“长板凳”,与群众“话家常”,倾听群众意见,找准群众诉求,形成“问题清单”,分解责任、限时整改,逐一解决。

为解决老式公房“加梯”的堵点,解决老年居民“垂直出行”的困境,摆脱“望楼兴叹”烦恼,四平路街道成立了调研“攻坚组”,专攻难点,发挥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治理独特优势,形成合力快速解决问题,推动民生工程有序建设。今年以来“加梯”已完成16台、在建9台,签约15台。针对老年人助餐、楼道扶手、门栋口垃圾回收箱、墙面破损等系列问题,实行即知即改的解决措施。在鞍山路新增了一家“睦邻小厨”,方便辖区的老年人就餐,织起覆盖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网。街道还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呼声,尽己所能的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处级干部挂点联系,深入基层调研52次,先后走访企业450余家,解决诉求110件。

四是走出“办公室”,现场办公“暖民心”。四平路街道着力在“下”字上做文章,牢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坚持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通过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沉到基层去,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每周一联系“基层日”等活动,聚焦群众期盼,广泛收集民意诉求,现场办公,联动解决问题,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党员干部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以人民情怀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坚持以让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查漏补缺,拉高工作标准,以实实在在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答好“民生卷”。

截至目前,“实打实”推进环同济党群服务“创新首站”、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升级改造;打造“雷锋亭”服务群众的“小修小补”;创建“爱心驿站”服务新业态人群;衔接推进鞍山路、本溪路等多条道路的“美丽街区”改造等实事项目45项,把“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做到群众心坎上,成为主题教育走深入实的具体举措,做到不仅在“纸上学”,更在“事上见”,以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拓宽主题教育的深度,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和欣喜。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