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家园丨从1栋到11栋,同济新村加装电梯的秘诀是……
2022-09-292019年4月10日,同济新村620号加装电梯项目正式签约……
2021年12月1日,同济新村555号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开工……
……
在同济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立民的电脑里,一张表格详细记录了同济新村小区第一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到第十一台加装电梯的签约、公示、开工以及竣工时间。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必不可少
同济新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它的“老”不仅表现在小区的房屋老旧,同时也体现在小区居民的老龄化严重。据统计,居住在同济新村的80岁以上老人有1000多位。“以前住同济新村很灵光的,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上下楼梯每层都要歇一歇。”居民渴望解决“上上下下”问题的诉求很高。
2020年12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历时一年多,作为四平路街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住宅楼,同济新村620号的加装电梯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从有加梯的想法到居民可以乘电梯上下楼,作为620号楼的居民,又有着楼组长兼业委会委员身份的蒋美玉感触最深,“现在想想,能够完成这第一台的突破,除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还与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这“三驾马车”密不可分。”
“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其实大部分居民都是赞同的,但仍然会有一小部分居民持反对或者观望的态度。我们居民区党总支就是要让大家将问题摆到面上来谈,给各方提供一个解决事情的平台,有顾虑就找专家来答疑,有困难就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张立民说。
除了与业委会及加梯“五人小组”挨家挨户地与居民沟通,跟他们讲政策、讲和谐,倾听他们的真实意见,在加装电梯工作的推进中,居民区党总支切实强化党建引领的作用,聚合“三驾马车”之力,形成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联动机制,并多次召开专题联席会议,明确各方职责,结合电梯加装实际制定推进方案解决了资金分摊、施工噪音等难题。
多方因素形成合力缺一不可
都说居民工作难就难在“百人百条心”,更何况是安装电梯这样的大工程,装出一台能够让所有业主都满意的电梯,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道民意关。如今,同济新村有2台加装电梯竣工,有1台正在施工,还有8台完成了签约,这是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代建方等多方一次次沟通协调、辛勤付出的成果,更是每一户居民的配合与理解,全体业主是否同意,是加装电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在实施推进项目的过程中,街道发现很多居民的顾虑和担忧,主要集中在担心加装电梯的声音、采光和通风等问题上。为了解决居民的担忧,街道在符合条件的代建方中筛选出三家供业主选择。“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区只选择一个代建方,这样相对会减少很多重复的步骤和流程,但考虑到同济新村的规模较大,符合加梯条件的楼栋数较多,为了让居民有更多比较选择,也让代建方形成良性竞争,特意选择了三家。”街道城建中心工作人员说。
每家代建方都有成熟完备的技术和服务,也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他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让居民享受到最好的服务。比如620号楼的加梯项目,代建方助福加梯为了能同时兼顾安全性和采光,除了在待梯口的廊桥里装了新式的LED灯,还将原本两边小型推拉窗户都做成落地窗,并加装护栏,现在楼道里的采光比以前还要好,这也成为了同济新村后续加装电梯项目的样板。
和谐邻里、专业代建方按下了电梯加装的“加速键”,但加装电梯是一项复杂工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达成一致意见显然不够,还需要有相关的其他各方站出来积极配合、协调。由于历史原因,同济新村有不少房屋所有权归属同济大学校办,在进行第一台加装电梯项目时,同济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与同济大学资产管理处共同协商,借助“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契机,街道第一时间介入,深挖“环同济”资源,主动协调,促推审批,帮助居民尽早圆“电梯梦”,为后期加装电梯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思路。
今年以来,街道克服疫情影响,新开工4台电梯,新签约22台电梯。截至目前,街道已累计签约35台、开工13台、竣工9台。街道第二版加梯数据库也已上线,今后,居民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本栋楼的加装情况,通过指尖上的操作了解更多加装议程,四平居民安装电梯的“奇迹”,正在越变越大,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