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战疫丨“小巷总理”逆行方舱,当起“心理疏导师”

2022-06-06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胶着反复的形势,四平路街道三位50后“小巷总理”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充分发挥自身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独特优势,逆行方舱隔离点参与群众工作,转行当起“心理疏导师”,缓解方舱人员情绪压力,用“银发”力量彰显“桑榆”担当。

  “我有一份热,一定要发一分光”

“我虽然是一名退休人员,但我的党性不退休,责任不退休,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我有一份热,一定要发一分光!”谢凤妹说。

谢凤妹是铁岭路90弄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杨浦区第一届“十佳小巷总理”提名奖获得者,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曾经三次登上同济大学讲坛,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传授社区经验。

疫情以来,她一直参与居民区防控工作,格外关注社区老人,挨家挨户上门教老人做抗原自测、获取健康码、核酸码,搀扶老人做核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用自己“使不完的劲”筑牢社区防疫屏障。在街道党工委征召她赴“方舱”服务时,谢凤妹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但她老伴有点担心,不是很情愿,她反复劝说,最终做通了老伴的思想工作。在出发去方舱的当天上午,谢凤妹仍坚守在居民区点位,老伴深知无法劝她休息,连连感叹“共产党员就是这个样子,不服不行!”

隔离人员每天三次抗原和一次核酸检测是必做的功课,谢凤妹到隔离点后,稍微熟悉了一下情况就马上投入工作,她主动靠前,力所能及的帮助隔离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劝说那些不理解配合的群众,让群众体会到防疫的必要性和生命至上的重要性。

 “组织有召唤、我必回”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守一个点、护一座城,组织有召唤、我必回,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与担当。”张华英说。

张华英是四平路街道公交新村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杨浦区第二届“十佳小巷总理”获得者,杨浦区优秀共产党员。同事都说,她像铁娘子,做事雷厉风行。群众都说,她像书记妈妈,温暖大家的心窝。疫情以来,张华英担任居民区抗疫临时党支部负责人,第一时间将40名来自共建单位、社区民警、在职党员、退休党员的志愿者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三个自然小区的防控工作,共同筑起防疫屏障。

出征的任务来得快、来得急,当晚就要走,张华英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她第一时间收拾好生活必需品前往隔离点位。在隔离点,她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到不理解工作的群众,她发挥思政工作特长,耐心安抚群众情绪。526日,张华英在方舱度过了66岁生日,并许下了特殊的生日愿望: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早日重现魔都繁华!

“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作用”

“我是一名老党员,就是要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作用,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我乐在其中。”孙海燕说。

孙海燕是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杨浦区“十佳小巷总理”,退休后,她继续在一线发挥余热,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仔细经营“书记工作室”,以老带新传帮带,带出了无数年轻书记。

浦西封控后,她在自己居住的锦西路30弄小区就地转为志愿者,协助小区开展核酸检测、分发抗原和物资保供配送。

在得知方舱隔离点需要有群众工作经验的退休老书记支援后,孙海燕主动向组织请缨,第一个报名参加。接到出发通知后,她立即收拾行李,赶赴隔离点,迅速投入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安抚隔离群众的焦虑情绪,为隔离群众答疑解惑,送去温暖、送去关爱。同时,她还将小区核酸检测的工作经验带到隔离点,分管子、贴条码、手机扫码,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三位50后老书记退休不褪色,在特殊时刻扛起特殊责任,成为隔离点群众工作的“压舱石”,稳定群众情绪的“心理疏导师”。

老书记,辛苦啦!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