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社区卫生中心,感恩有你,健康“守护人”!

2021-07-13

“6月,连续出现数天高温,医护人员坐在户外临时疫苗接种点里,真的很热,很辛苦。”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的综管科长陈颖说,当时接种任务重,医护人员安排不过来,只好“狠心”将两名50多岁的老护士派上“战场”,顶着高温在紫荆广场外设立的临时疫苗接种点为四平白领和居民接种。

01  与时间赛跑,筑起免疫屏障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057.jpg

在中心接种点为居民接种新冠疫苗


今年年初,自接到接种新冠疫苗的任务后,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45名护士进行了系统培训,并根据区卫健委要求,在保证社区卫生中心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把45名护士组成支援队,每天安排3人左右支持杨浦区定点疫苗接种。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132.jpg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134.jpg

定期为市政设计院开设专场,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最初一天工作量还算好,慢慢地,接种人群越来越多,护士们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陈颖介绍,当时定点接种点早上8点开始,护士们基本上7点半左右就到了现场,做好清理、清洁等各项接种准备工作,刚穿好防护服第一批接种人就来了。为了不让居民等候,她们很少喝水,也不去厕所,穿着隔离衣便工作一上午,直到中午休息。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205.jpg

2021.5.18中午同济设计院专场接种新冠疫苗

虽说当时是轮番去定点接种点,但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新冠疫苗接种的艰巨任务。从预检,登记、接种、留观到关心关爱、心理压力疏导,全员总动员。有的医护双职工家庭更是顾不上家里,连孩子高烧也坚持留一人在点位上,有的在点位上直到晚上7点才吃上第一口饭,看到有居民来打针了,又立刻放下筷子,做起了消毒、咨询等接种前准备工作。

“最感动的是,到了6月中下旬,疫苗接种工作接近尾声,中心的医护人员每天分别前往四平的各个社区临时接种点。尤其是负责夜场接种的人员,每晚基本上都得到晚上10点才能结束。那大半月,大家都没有休息,始终坚守在接种一线,直到最后。”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224.jpg

2021.5.25在同济大学科技园为职场白领接种新冠疫苗

“现在是新冠疫苗接种关键时刻,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决不能掉链子,关键时刻要勇往直前,与时间赛跑,跑出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能早一分钟把新冠疫苗注射到居民群众身上,就能提前达到群体免疫。”一名坚守社区接种一线的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坚定地说着。

02  后勤不“后”,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317.jpg

2021.5.12晚上,防保科人员在同济新村活动室为居民接种新冠疫苗

初略统计,四平路街道辖区内老年居民约有2-3万人,数量较多,且不少人患有老年人常见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想让这一群体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原本作为疫苗临时接种点的儿童预防针接种室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336.jpg

在中心接种点,分管主任黄晨在给居民解读知情同意书的相关要点

怎么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经过多番商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腾挪出体检中心的一间房作为社区老年人临时接种点。后勤保障部门立即着手整理、清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间房改造成符合接种要求的接种点。

“我们的后勤保障很高效,他们是幕后看不见的‘英雄’,为一线的医护人员配送‘弹药’,确保他们高效地完成接种任务。”陈颖说,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苗接种后勤保障有一支数人的队伍,他们负责每天疫苗接种数据的统计、核对,负责配备第二天接种疫苗的数量、种类,负责查验核实第一针接种者的身份资料、接种的第一针是哪一种类、已经接种了多少天、何时应该来接种第二针……最重要的是,他们要随时观察当天各个接种点的疫苗余量。

微信图片_20210713094358.jpg

2021.5.18在同济设计院,防保科石立亭在抽吸新冠疫苗注射液

比如,某接种点当天实际来接种的人比预估的多,疫苗不够用,后勤保障组会立即增配疫苗,并尽快安排司机配送,确保每个人都能打上疫苗。

“我们在做预案工作时有规定,任何一个接种点疫苗剩余十人份以下的,就须汇报,及时进行补给。”陈颖说,正是因为有了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勤坚守,有了后勤工作人员的有效保障,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苗接种工作才得以高效率完成,及时为四平社区居民群众筑起免疫屏障。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