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环同济迈步新征程,共绘人民城市新篇章

2024-11-06

  为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加强街校合作,提升环同济经济圈发展,11月1日下午,以“五载风华人民城市,环同济圈崭新征程”为主题的直播,在环同济党群服务站开播。活动不仅是对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的深情致敬,更是四平路街道与同济大学深度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和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分别通过视频的方式为“街校合作”特别直播活动送上了祝贺并对环同济的未来提出了寄语。

  方守恩谈到同济大学生在杨浦,始终与杨浦心心相印、共同发展。区校双方一直以来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在城市更新、产教融合、区域化党建、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年来,环同济已成为知识、人才、产业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的经济高地,助力杨浦实现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转型升级。城市的核心是人,环同济的发展极大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彰武路的“时光轴”、街角处的“彩虹口袋公园”等都成为杨浦的城市景观。老小区的“红楼梯”设计引起广泛关注,荣获设计大奖。众多同济学子正在开展将老旧小区改造为未来社区的创新实践。区校双方还基于“AI赋能、设计驱动、实景呈现、持续迭代”的理念,在四平路街道建设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项目,在赤峰路、密云路实践智慧城市更新的场景创新,畅想未来城市的美好场景。坚持创新引领,不懈追求卓越。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部,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面对智慧时代下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变化,希望环同济以“AI+和设计+”为新的发展引擎,用好区校共建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城市精细化治理,更好服务杨浦和上海数字城市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薛侃讲到环同济是杨浦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五年来,区域发展产生质变,城区面貌发生蝶变,人民生活实现跃变,是“万千变化”中的集中展现。在这里,创新的激情竞相迸发。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溢出大学校园,融入公共社区,集聚产业园区。在这里,治理的活力充分涌流。“三微治理”凝聚人民群众的大智慧,睦邻议事厅开启了社区自治的新篇章,人人都是社区事务的参与者,治理成果的共享者。在这里,美好的生活图景处处可感。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MIT城市生活实验室等一批项目融合了科技感和烟火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图景在这生动呈现。展望未来,他希望同济大学广大师生、环同济企业组织和居民群众当好区域发展的主人翁。携手打造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设计产业向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现代创意设计产业加速跃升。携手开创协同治理的新局面。通过人民建议征集、人人议事厅等渠道,多提好建议,多出金点子,搭建新场景,探索新路径,更好地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携手共建宜居宜业的新空间。积极投身社区“三微治理”、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一体推进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的设施优化和综合区域的整体焕新,共同书写“人与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精彩故事。

  一、街校联动,共筑温暖社区

  在直播的第一篇章——对话街校联动的典型人物中,通过与三位来自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开展深入对话,体会到在社区与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中,在每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对未来的期待中带来的环同济的温暖和力量。

  原铁岭路90弄居民区书记谢凤妹作为社区代表,深情讲述了她与同济大学法学院共建的温馨故事,从“安装便民法律咨询信箱”到走进同济大学法学院为研究生上课,谢书记的分享不仅展现了街校联动的深厚情谊,更彰显了社区与高校携手共进的坚定信念。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阿米尔作为校区代表登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观众展示了留学生在四平社区的融入与成长。从参与社区运动会到元宵行街会,阿米尔不仅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四平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同济科技园的代表、区人大代表、同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烨分享了创业经历的艰辛与收获,他对环同济地区充满感情,认为这里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并自豪于四平街道的美丽街区建设。他建议青年创业者,初期应扎根环同济,利用资源提升成功率;中期则需立足母校,展望世界,拓展业务;成功后应回馈母校,支持环同济发展。

  二、聚焦三感,共绘发展蓝图

  在第二篇章,聚焦环同济的幸福感、科技感和设计感。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金晔的AI形象惊艳亮相,回顾总结环同济五年发展历程并发布了街校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同时,通过VCR展示了四平社区在打造“小而美,老而美”15分钟生活圈方面的成果,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社区的幸福感。

  同济科技园孵化器总经理潘宇分享了科技园在推动“三区联动”方面的丰硕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同济科技园将继续发挥链接大学、企业和社区的纽带作用,推动大学成果更多地溢出并服务社区,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

  NICE好公社主理人陆洲为大家介绍了好公社的各个空间。她表示,真正的创新源泉广泛分布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潜藏于每一位富有创意与激情的居民之中。通过汇聚社区内的智慧与创意,能够释放出无限的潜能,而高校智力资源的溢出,正是激活社区创新活力的关键。

  三、创新引领,共商未来之路

  环同济未来论坛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区科经委主任李正明、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雪青以及四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杜娟三位嘉宾围绕“人人可创造、圈成千亿级”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环同济具有传承与创新并重,活力与智慧共融特点,始终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图景、未来生活街区的新范式,希望一流教育、高端科技、顶尖人才更加汇聚,成为杨浦乃至上海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示范样板。

  李正明指出,环同济不仅是“三区联动”的典范,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缩影。未来杨浦区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街区品质,打造创新策源高地,助力环同济成为区域经济助推器。我们期待达成 “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愿景,即全体市民都把设计作为普遍的自觉,每个人都主动运用设计,应对各种挑战,探索更美好生活的实践张雪青提出,环同济应成为未来社区原型实验场,通过孵化器集群等创新平台,加速知识溢出,形成政产学研创资协同创新生态,进一步鼓励学生和初创企业探索创新项目,实现“从1到10”的跃迁。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只要我们秉持人民城市理念,做深做实杨浦“三篇大文章”,环同济的未来图景一定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杜娟表示,环同济发展需依靠“天时地利人和”,未来街道将继续优化社区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探索城市更新经验,促进高校与社区共融共生,打造智慧社区样板,实现人民共建共治共享。

  观众们积极参与弹幕交流,纷纷点赞关注,直播间氛围热烈。据统计,本次直播点赞数达27万次,线上观看量1.5万余人次,评论近5000条。

  未来,四平路街道将继续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断深化与同济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繁荣发展。相信,环同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