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丨“三式”工作法,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志愿服务

2022-11-07

自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四平路街道强化部门联动,层层压实责任,采取“批量式”志愿服务、“订单式”核酸检测、“延伸式”查漏补缺,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开展。

“批量式”志愿服务

街道围绕社会面防控、社区管控、监测预警、公共服务等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群防自治为目标,不断完善“防控网”。通过政府引导、自主报名的方式,“批量式”招募机关干部、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核酸检测考证培训。培训完成后,根据小区居民的实际采样需求,志愿者持证“上岗”,更专业更有效地为小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也为辖区疫情防控能力增添后备力量,缓解防疫能力短缺难题。

同时,科学合理安排志愿者服务时间,建立轮岗制度,及时做好人员增补工作,防止志愿者带病上岗、超负荷服务,以更高效率完成核酸筛查,推进社区治理,打造防疫闭环,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自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支支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是来自专业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有的是来自机关的下沉干部,有的来自社区文明单位,有的是来自居委会的基层干部,有的是来自各个小区的普通居民,为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切实阻断疫情传播风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社区防线。目前,街道已有持证志愿者387人,实现23个居民区核酸检测“自治模式”全覆盖。

“订单式”采样布局

街道在集中精力抓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防控共治+群防自治”协力形式,更好地发挥23个居民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专班专项组”作用,结合社区自身情况,“订单式”推动核酸检测工作分解落实。

根据市区防疫统一工作部署,街道采取“三点一面”采样布局法,即抓住“关键点”,加强采样志愿者队伍建设,固牢基础,从“战时共同体”转变为平时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其次,通过党建共建凝聚党员“发力点”,同心战“疫”在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再次,强化统筹调度,就近调剂志愿者“节奏点”,紧盯核酸检测、流调、管控等方面,做到工作忙而不乱、力量调配有序、上下一体联动;最终形成组织统筹面、工作调度面和社会影响面同步“前进”的防疫工作新局面。

截至目前,四平路街道居民区核酸采样志愿者工作队伍已有418人,社会面核酸检测点已设置23个。6月以来,居民区先后开展全员核酸筛查65场,平均单日完成采样6至7万人次。

“延伸式”查漏补缺

在居民区全覆盖的基础上,街道聚焦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常态化防控,结合不同场景、不同情形,在小区、街道、楼宇园区、商圈、农贸市场、宾旅馆、公租房、学校、工地、养老院、医疗机构、文旅体育场所、公共服务场所等十三类无疫创建区域,持续做好志愿者快速动员、快速上岗和力量储备工作。

每天开展重点行业全面排查,强化开展菜市场、快递网点、宾旅馆、规模性租赁房、培训机构等重点场所检查“场所码”“三件套”落实志愿者专项巡访行动。仅10月25日以来,志愿者配合职能部门共出动2815人次,滚动排查重点市场所1283家次。

街道充分发挥“啄木鸟”市民巡访团的监督作用,将区域划分网格,形成划片领导分包、主管职能部门按责履职,全域覆盖管理的网格体系。以“风险就在身边”的紧迫感,实地巡防监督,认真剖析防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查漏补缺、精准防控,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面对防疫不到位的区域,主动深入了解困难,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解决,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水平,坚决筑牢严密防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分享到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新浪微博
点赞0 收藏0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