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微课堂】基层治理朋友圈(居民区自治篇)| 锦杨苑小区集思广益,共破电瓶车管理难题

2024-12-06

  

  平凉路街道近年来通过创新“党建+自治”模式,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激发了社区各方主体参与自治共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锦杨苑居民区实践“党建+自治”模式,成功破解了电瓶车管理的难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管理之困,警钟长鸣

  锦杨苑小区,是一个建于1999年的商品房小区。近年来,随着电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小区逐渐面临电瓶车停放难和充电难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小区车棚配套设施老旧,停车位和充电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和充电需求;另一方面,车棚和地下车库缺乏有效管理,无消防设施,杂物和“僵尸车”乱堆乱停,堵塞通道,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今年以来,电动车入户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更是为小区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二、集思广益,共破难题

  面对电瓶车管理的困境,锦杨苑居民区在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启动了“聚合力,强自治”电动车管理自治行动。居民区组建自治团队,召开专题会议,对小区电瓶车数量和地下车库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积极整合资源,联合物业、社区民警及相关部门,共同拟定整治方向。

  为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锦杨苑居委会组织召开了电动车安全管理听证会。听证会前15天,居委会在小区门口和楼道公告栏内张贴通知,公示会议议题、流程、会议时间和地点,邀请热心居民参与。听证会现场,居民们热情高涨,纷纷提出疑问和担忧,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打消了居民的疑虑,让居民深刻认识到电动车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会后,居民们纷纷表达了加入电动车管理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意愿。

  三、多方参与,共破难题

  在党建引领下,锦杨苑居民区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整合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力量,链接多方资源,共同推动电瓶车管理问题的解决。

  一是党建引领,形成治理合力。在街道的支持下,小区原有的三个楼道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加装了常压水喷淋装置、监控及联网式火灾报警器。居委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告知,争取居民配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在16号地下车库新增非机动车充电桩近40个,有效满足了居民的停车和充电需求。

  二是居民自治,提升治理效能。锦杨苑居民区组建了一支由12名热心居民组成的“锦杨电安志愿行”电动车安全管理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制定了《电动车管理志愿服务行动方案》和《电动车管理居民公约》,确立了志愿团队的运行机制。每月开展电动车管理服务行动,对违规行为进行规劝,有效解决了地下车库电瓶车随意摆放、飞线充电等管理难题。这不仅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效能。

  三是社会组织助力,深化自治活动。锦杨苑居民区广泛分发安全充电宣传手册,对小区居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居委会积极响应居民关于清理地下车库“僵尸车”的呼声,联合街道管理办、社工办、公安和消防等部门单位,共同举办了“安全锦杨苑 旧物欢乐兑”便民服务主题日活动。现场征询居民对《电动车管理居民公约》的意见建议,对公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这一活动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也发动了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电动车安全管理行动中来。

  通过“聚合力,强自治”电动车管理自治行动的实施,锦杨苑居民区成功破解了电瓶车管理的难题。未来,居民区将继续总结有效经验,形成长效机制,更大范围发动居民共同参与监督、管理,共同守护好社区的文明、和谐与安全。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