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五周年 | 促“一网通办”前行,享便捷、高效服务

2024-09-21

  

  “一网通办”是上海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一网通办”改革六年以来,平凉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持续深入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深化落实“两个免于提交”,完善自助服务区功能,组建帮办代办队伍,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与此同时,中心可受理个人事项不断扩容,达到近200项,累计服务10万人次。

  一、远程帮办“零跑腿”,便民服务再升级

  为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创新改革,平凉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积极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探索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在龙江路2号睦邻中心设置首个“远程虚拟窗口”服务点。打造以平凉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帮办代办”为特色的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全面推动线上帮办代办服务发展。目前通过对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系统3.0,让居民不出小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个人政务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落实“两个免于提交”,避免居民“多跑路”

  优化电子证照调取模式,将电子证照的实际应用比例提高至100%。加强 “两个免于提交”和调用电子证照的宣传力度,受理材料应调尽调、应免尽免。

  三、设置专人接单,提升服务“及时性”

  设“一网通办”业务专人接单,24小时内响应率100%;全市通办“收受分离”件,设一对一联系人,使用录音电话与收件中心联系,确保在15分钟内接单处理完毕。

  四、建立“阳光政务”团队,送政策进社区

  为广泛宣传“一网通办”改革成效,让“一网通办”惠及更多居民,平凉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组建“阳光政务”服务队伍,在受理中心大厅提供“陪伴式”定制服务,无偿开展咨询、材料准备、业务办理、网上填报等工作,并协助免费打印复印材料等事项,方便前来办事的居民群众,最大限度减少跑动次数。为居民群众提供一对一、精准化服务,变“群众跑”为“我来跑”。

  同时“阳光政务”服务团队,走进辖区内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渔人码头等,开展“一网通办”送政策进社区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展板展示与咨询互动等方式,向居民宣传“一网通办”成效及利用手机通过“随申办”APP、“随申办”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足不出户线上办理业务,针对居民和企业员工咨询的就医记录册换发、养老金领取、医保卡申领、城乡居保参保、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给予耐心解答。长久以来,“阳光政务”服务团队以学雷锋、结对共建、党建联建等活动为载体,多次深入社区开展“一网通办”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品牌影响力,帮助更多居民了解惠民利民政策,能用会用“随申办”,从而享受到“一网通办”更便捷、更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开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畅通反馈渠道

  为聚焦居民群众来回跑、办事难等政务服务体验差的情况,不断推进服务制度优化,受理中心在大厅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搭建一条线下便捷高效的诉求反映和救助渠道,受理各类纠纷投诉,接收合理化建议,进一步解决居民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结合“随申办”APP线上“办不成事”反映模块,形成线上线下的反馈机制,使问题反馈环节更畅通,更便捷,从而提高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阶段,平凉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承“亲和、透明、便捷”的服务理念,提升“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将“一网通办”融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融入民生实事工程,为辖区居民群众办事提供更多有速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政务服务。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