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路街道2017年工作要点

2017-06-19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区委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扎实推进市委一号课题纵深改革,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举措、过硬的纪律作风,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与发展水平,举全街道之力做好城市管理、安全稳定、服务群众、区域党建、队伍建设、文创共创等方面的工作,绘制好转型中的平凉新蓝图。

      一、城市建设与管理

      实行高压化治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快旧改基地收尾,保障被征收居民合法利益。加强“五违四必”整治,加大辖区内环境综合治理,做到管理有机制、执法有力度。配合做好滨江南段贯通,打造平凉新地标。

      (一)推进旧改基地收尾

      一是营造“舆论收尾”,优化收尾氛围。

      创新方法加大旧改宣传力度。街道旧改推进人员与居委干部要深入一线,走家串户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心对心的交流,打好各个基地“舆论收尾”的良好基础,为实际收尾工作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是实施“阳光收尾”,净化收尾环境。 

      坚定不移实行“政策方案全公开、操作过程全透明”制度。征收信息全部公示上墙,居民可随时查看,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居民消除疑虑心理,安心签约。 

      三是依法配合裁决,保障收尾工作合法有序。

      积极做好三项见证。即参加征收事务所与未签约居民约定谈话见证;主动陪同区旧改指挥部工作人员上门贴公告影像见证;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在送达各类文件上签字见证。同时,认真细致对被申请人进行风险评估,为司法强制执行提供依据,有效地推进基地收尾。

      (二)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继续做好区政府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整治力度再升级。将辖区划分为3块,区政府周边为示范区域,以最高标准进行常态化管理;平凉路以南为标准区域,对“五乱”进行专项治理;旧改征收区域为特定区域,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进行专门管理。

      二是坚持“五违四必”,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建管并举补短板。计划拆除3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将怀德路济宁路的占道违建列入重点目标;彻底清除扬州路汇龙创意园区及周边各类违法现象;加强河道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河道水域岸线良好的生态功能。

      发挥好网格中心作用。积极回应“12345”市民热线;推进网格居委社区工作站的建设;提升平台派单、联动处置、跟踪督办水平。

      三是注重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多管齐下治顽症。针对辖区存在的乱停车、跨门营业、违章建筑等城市顽症,注重日常巡查,对重点地区增加力量进行定点固守,提升问题处置的及时性;注重集中整治,在顽症高发的重点路段和区域加大整治频率,提升执法效能的管控力;注重巩固提升,防止违法搭建、马路设摊等现象回潮,提升整治成效的持续性。

      四是着力做好建设矛盾化解。

      密切关注解决各类建设引发的矛盾。及时了解掌握太平报恩寺、李尔集团总部、13街坊住宅、圣骊河滨苑三期等施工进展情况及对周边小区居民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提升协调各方共同处置矛盾的能力;继续做好明园村、霍兰公寓、景江公寓、辽海小区的后续工作。

      推进里子工程建设。对36个已完成里子工程的小区做好后续管理工作。通过实地勘查,充分听取居委会、物业、小区业委会意见及建议,结合居民需求,继续开展2017年新一轮 “里子工程”建设。

      做好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对无物业小区进行托底管理,引导较成熟小区开展物业自治管理。

      (三)积极配合滨江南段贯通

      增强大局意识、主动作为。做好滨江南段公共空间贯通及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的对接工作(2.8公里),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

      二、社区安全与稳定

      从严从细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地区稳定与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及惩处力度,实行痕迹管理。扎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与法制建设,夯实人口管理与服务,提高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化解矛盾的新思路,并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

      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做到“三个必须”。检查必须严格、督查必须顶格、整改必须合格,健全安全生产各项机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督人员业务水平,对辖区内各建筑工地及汇龙创意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力求出实招、见实效,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二是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平安社区创建做到“三防合一”。技防为突破,提高物防等级,加大人防力量,落实平安项目建设,大力推行和实施“防盗”工程,深化群防群治理念;建立“消防监督、微型站点、邻里守望”三级消防安全体系;加强排摸、细化数据、严格管理,做好外来人员管理工作。

      三是提升社区法制建设水平。

      法治建设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大力宣传、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法律援助,继续结合“七五”普法宣传,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使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民心,引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建立为民服务法律圈,为推进“法治平凉”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共治,确保服刑人员不发生影响街道大局的重大事件;积极发挥“老韦工作室”品牌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服务社区和谐稳定。

      四是加强矛盾化解力度。

      矛盾化解“三管齐下”。做到案清事明、创新方法、守住底线。进一步完善“三个一定”、“领导约谈”等工作机制,注重动态情况收集和资料分类积累,落实工作责任、锁定处理意见、切实做到人员清、诉求清、责任清、工作清、方案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行矛盾化解约谈“个性化”,积极寻找解决难题的突破口;坚持化解原则,不开口子,守住底线,做好对象的稳控、疏导和教育,控制新增矛盾,减少存量矛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矛盾化解的新思路。

      三、民生保障与服务

      落实好各类帮困救助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打造社区综合化为老服务中心,继续做好为老服务社区品牌化建设。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提升社区窗口服务水平。发挥自治与共治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保障小区物业及业委会高效运作,及时化解、处理小区矛盾。

      (一)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落实好各项帮扶工作。做好春节及各类节日帮困送温暖工作;按时完成低保调标、综合帮扶等工作,力求做到惠民生、广覆盖。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优化创业场地硬件设施,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挖掘就业资源,落实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完成创业、就业、失业登记等工作指标。

      深化服务品牌建设。继续建设老年宜居型社区,打造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积极做好助残扶残工作,完善救助机制、加强康复服务,扎实推进“三阳”机构规范化建设。重视双拥工作,落实好优抚政策。

      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加强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6个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政风行风监督检查,创建星级服务窗口,完善意见征询反馈机制,坚持开展民主测评,及时整改问题。

      (二)促进社区自治与共治互动

      完善居委会日常管理。加强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协调会、评议会、听证会制度运用能力,提升服务社区水平;利用好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机制,增强居委干部为民服务意识。

      推进居民区自治。建立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共同参与的居民区治理架构;优化社区自治化项目运作。

      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搭建专业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邀请专业型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重点关注培育社区群众团队的发展,培育草根团队,增强社区群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积极服务社区自治。

      深化睦邻中心功能建设。完善睦邻中心和三个睦邻点的日常运行;鼓励睦邻中心周边居委会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骨干志愿者,开展睦邻家园建设;以睦邻联谊日为平台为睦邻中心群众团队和志愿者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探索规范业委会运行。推进居民区党组织或居委会成员参与到业委会交叉任职,搭建居民区工作例会平台,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理顺关系;分类开展业委会负责人培训教育,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业委会矛盾化解。

      发挥下沉力量作用参与社区共治。调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特别是注重发挥城管、房办、绿化市容等三支下沉队伍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在市容环境整治,指导物业开展工作、理顺业委会关系等社区自治与共治难点问题上发挥专业优势作用。

      四、严抓党建与队伍建设

      要脱虚转实抓党建、围绕全局抓党建、突出亮点抓党建、依托党建联建、党建带群建,走进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多交流,多活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干部目标管理培养。

      (一)强化党建引领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找准基层党建短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指导各居民区开展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立项,策划“党建经费我决定”活动,调动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性,通过广泛参与开门立项打造一批居民区党建品牌;依托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进一步强化“三建融合”。

      进一步深化区域化党建联建。抓住体系建设,规范社区党委运作,做好市区党代表定期接待工作;抓住平台建设,依托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平台,丰富服务内涵;抓住机制建设,通过项目认领方式开展党建联建,针对不同类型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抓住功能建设,落实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进一步规范党员管理。从严开展党员日常教育,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依托“一线工作法”,开展元旦、春节党员帮困送温暖活动。

      (二)优化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利用东方讲坛、区委讲师团资源举办各类宣讲报告;为中心组成员购买一批学习书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参观学习。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各类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开展干部目标管理培养;从实际工作、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及工作创新等方面考察干部、培养干部、磨炼干部。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抓好新一轮党风廉政建设。完成责任书的签订和承诺;分层分类分责开展廉政教育,坚持抓好八项规定的自查自纠工作;抓好党务公开;对2017年为民实事项目等内容进行公开,依照公开目录进行督办;加强政风行风监督,并督促整改落实。

      五、文创工作与社区共创

      以杨浦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做好城区市容环境建设,提高居民知晓度与参与率,广泛发动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科、教、文、体事业发展,提升社区群众生活品质。

      (一)倡导文明新风尚

      全力支持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利用重大节日和重点时节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知晓度与参与率;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整改机制,抓好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特定区域等突出点位的市容环境治理工作,补好创全“短板”。

      弘扬社区正能量。积极开展“文明楼组、特色楼组、文明家庭、好心人”等评比活动,通过先进典型引领群众提升文明素养,发扬传统美德;坚持开展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涵养社区文化

      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以社区文化中心、居民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倡导辖区单位、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

      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坚持大众文化与特色精品文化并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文化活动中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注重挖掘有平凉特色的文化精品,积极培育社区特色文化团队;依托八埭头书画院及有影响力的活动展现平凉文化力量。

      推动社区文化繁荣。积极组织各类特色体育活动、赛事;开展高雅艺术、经典艺术进社区活动;做好第五届市民文化节暨第七届社区文体节等各项活动;依托社区学校,开展好智慧课堂、集邮进社区、健康养身讲座等项目,打造社区大教育大文化联合体品牌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性科普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提升科普设施,让更多社区百姓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惠利。 

      (三)助推社区共创共建

      加强群团建设。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发展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动员各阶层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共创共建。

      巩固社区人民武装力量。加强民众防护的基础建设,抓好社区民防教育、民兵作战力量组织调整、兵役工作和人民防空等工作。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夯实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基础,积极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增强代表凝聚力,推进代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