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 文化共建

2022-10-24

 

金秋十月,正值国庆佳节,美丽乡愁公益团队与平凉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纺三居委共同发起第二期“平凉社区文化共建计划——红色寻访团”暨杨浦滨江青年历史文化研学活动。

在社服中心老师和纺三居委会书记、主任的带领下,12名青年走访了这座位于杨浦滨江畔的百年社区——平凉路街道纺三小区。

纺三小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见证着从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

社区分为前纺三和后纺三两个部分,前半部是别墅式二层住房,后半部是中国式里弄住房。小区内原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有幼儿园、小学、理发店、医院、游泳池、网球场等,是非常特别的生活圈设计。

在走访开始前,寻访团的每位伙伴都会拿到一份“任务书”,上面印有纺三地图和这次社区调研所要完成的传播挑战。在过程中伙伴们纷纷拿出纸笔记录所见所闻,标注这些特色的建筑和空间节点在地图上的位置。‍

寻访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入口处的特号建筑,这是曾经日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军海军陆战队占用,后改为日军许昌路宪兵司令部。坐在特号建筑门口的老人们说,原先的网球场如今改建成了其他居民区,他们以前还经常在小学里踢足球,业余生活非常丰富。 

前纺三的二层小别墅基本都是红色的圆拱门,走进建筑内部,也有与外墙颜色相呼应的木制楼梯扶手。这里是最早有落地窗,自带小庭院的民居,如今已被列为上海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每一栋建筑看似相同,实则在细微之处都各有不同。社区就像是一本需要仔细翻阅的书,带着历史的温度,带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最早的消防栓、到有编码的灯泡、61号楼上信箱,这种和洋折衷的建筑风格,一砖一瓦都蕴藏着生活的智慧。

后纺三小区如今也被列为了杨浦区的文物保护点。透过被水泥封上的门窗缝隙,还能看见里面锅碗瓢盆等日常的生活物资,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

再往前走一些,就是旧时的养马场。这里两栋建筑的表皮是用鹅卵石制成的,随着时间一点点风化,造就了现在这种凹凸不平的纹理。

听过社区老师们的讲解后,纺三小区历经百年的波澜历史与文化故事,就如同长卷一般展现在寻访团成员们的面前。感觉到意犹未尽,大家又和居委进行了沟通,纷纷畅谈对于社区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轮走访结束后,寻访团分成了三个小队,根据不同的传播挑战任务,开始自行探索、访谈居民。这里的居民朋友们都很乐意分享他们的街坊故事,大家也从中有了一些新发现。

第一小组的伙伴们围绕着纺三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展开了调查,追溯着不同年代公共空间的过去与现在。据他们说每天清晨都有人在户外游泳池游泳,过去北门还有一片菜市场,而如今已经拆迁成为一块废墟。

第二组的伙伴们将根据之前走访过程中标记的特色打卡点为基础,制作一份给外来游客的纺三浏览观光路线图。他们与居民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尝试以纺三人的视角阐述这些地方值得推荐的理由。

第三组正走在路中央,遇到了一群散步的爷爷奶奶,互相唠唠家常。东门与正门两条路的交叉口,是邻居们经常驻足聊天小憩的场所,成为一处独特的居民记忆空间。

走出纺三小区,街道对面就是杨树浦水厂,再往前走就到了滨江沿岸。这一带的许多工业遗迹都被拆除或是改造,如今在江边行走,微风习习,滨江步道上人来人往,早已不见浓烟蔽日,杨浦滨江也从“工业锈带”转变为了“生活秀带”。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