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变成“路灯”的智能充电桩,点亮居民“心愿”

2024-12-23

   近日,控江路街道凤城三村第二居民区有了“新变化”——经过6天的施工改造,社区新增了一片9平方米左右的微型充电区。

   这里新设置的充电桩配备太阳能板,白天蓄能,晚上还可变成花坛边的路灯来改善小区夜间照明,实现了能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生态的完美结合。不仅如此,它还有多层防雨淋结构设计的电源插口、便捷的二维码支付方式、科学智能的断电计费系统。

   在此之前,居民区有超1300辆电瓶车,但充电桩仅有100个,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控江路街道凤城三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白宏研介绍,“一线工作法”开展以来,对口负责的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多次来到社区,实地调研了解居民对于新增电动车充电设施的迫切需求,并牵头开展了多次座谈沟通,会同街道指导居民区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经“三驾马车”联席会议,居民区最终确认了改造方案。

   据悉,新增充电设施的方案以56号楼前为试点,在不破坏绿化带的前提下,将晾晒区边界内缩60厘米形成9平方米的微型充电区,安装8个充电桩共计16个充电口。“‘一线工作法’这个平台就是好,大家一起,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施工了。”负责项目实施的上海四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凤三物业经理徐宝根感叹道。

  “我们自己家也有电瓶车,现在都推到这里充电。充满自动断电,又科学计费,很智能化。”凤城三村第二居委居民高吉甫表示。现场,不少社区居民都说,期待能多增设一些这样的充电桩。记者了解到,居民区后续将根据居民意见与反响,在小区内推广这样的充电方式。

   控江路街道在推进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精准捕捉居民的“微心愿”,因地制宜、因事施策、集思广益、合理合规,实现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为社区服务精准化提供宝贵经验。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