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党建引领街区城市更新“五合”工作法
2024-09-23杨浦区控江路街道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在凤南片区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中,街道以老旧片区更新撬动城市街区治理,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融合,探索党建引领全过程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形成了全链条凤南街区城市更新“五合”工作法。
愿景和目标:党群愿景融合法
旧住房拆除重建工作需要居民参与。党委、政府和居民目标意愿的一致性是以凤南一村为核心的凤南片区旧住房拆除重建工作的前提要件。该片区房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小区地势低洼、居住空间狭小、厨卫多户合用、设施老化,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2021年12月,杨浦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和街道工作组正式进场。在方案制定、前期策划阶段,街道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先后召开4次房型设计意见征求会,就增加电梯以及暗卫暗厨、房间和客厅内有管道等问题多次与居民进行民主协商,吸纳居民的合理建议,完善改造方案。
沟通和认同:多方协商合作法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把协商民主程序应用在凤南街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更新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街道20余次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小组会议、居民代表恳谈会、居民楼组会议,摸清居民思想动态,争取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同和支持。多方协商合作,让党群关系在城市更新中融洽提升。
联动和科学:问题分类合并法
街道党组织发挥牵头作用,构建联动体系,协同杨浦区职能部门和专家团队,分析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让后续政策有细化接口。针对居民需求,街道始终坚持居民利益最大化,联合杨浦区房管局、设计单位,在反复打磨拆除重建方案的同时,争取市、区各相关部门政策支持,解决了新增出入口、提升容积率等一批难题。把城市更新与完善公共服务相结合,拟建标准化小学,设计社区食堂、图书馆、健身中心、养育托管点、卫生服务站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多维度改善人居环境。对一时无法满足的群众需求,街道牵头召开居民专题协商沟通会,由相关部门解答,做到“你有所需,我必有应”。
承诺和信任:精准施策合成法
凤南街区城市更新涉及1813户居民,背后就是1813个故事。街道依托微(元)网格,细化党建工作,制定了“一户一档”,把党建工作嵌入具体的更新事务,摸清群众真实诉求,一户一户争取居民支持。面对居民的各种诉求,街道打造了上海市唯一的专业化“城市更新党群服务站”。服务站提供沙盘、VR看房、协商调解、法律咨询、签约等全过程配套服务,推出搬家服务、过渡安置等九大便民服务清单,建立“1+24+96”全时段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及时解答居民咨询、帮助居民搬家、协助居民操作“一网通办”终端等便民服务设备。
程序和环节:更新流程闭合法
搬迁只是城市更新的第一步,是拆除重建工作“开始的结束”,是“街区全过程治理”的起点。凤南街区还面临着新房建设、居民回搬等一系列后续问题,街道始终牢记在三轮征询过程中对居民的承诺,记录居民对重建住房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个户联系方案”,形成科学的衔接和流程闭环。比如,针对街区重建时期居民户口挂靠问题,街道联合杨浦区房管局、区公安分局、卫百辛集团创新推出“涉改房屋地址名册”,作为涉改居民在房屋地址暂时灭失时户籍事项办理不受限制的依据,这些前后衔接的环节大大提升了居民搬迁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