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多样化,陪诊服务进社区
2024-12-30
随着老龄人口比例增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殷行街道积极响应杨浦区民政局的号召,推进陪诊服务进社区。今年7月,杨浦区正式成立陪诊服务联盟,发布《陪诊服务规范》和《陪诊师从业指南》,推出一站式就医陪诊服务平台——“国融乐养陪诊平台”,专为老年人提供1对1陪诊、代办跑腿、就医助行和住院陪护等服务。近日,杨浦有一批陪诊师完成了专业培训,已统一持证上岗,并入驻“国融乐养陪诊平台”,广泛开展陪诊服务。殷行街道市光路家门口服务站志愿者陈斌就是其中的一位陪诊师,她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贴心服务为社区陈阿姨带来了这样一段陪诊经历。
“陈阿姨,早上好!我是您今天的陪诊师。”上午九点,陪诊师陈斌来到殷行街道市光四村,敲响了居民陈阿姨的房门。
陈阿姨今年77岁,患有高血压和慢性胃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配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她的腿部和腰部又打过钢钉,行动不便,每次外出看病都要有人陪同。前几天,听说上海有一个“国融乐养陪诊平台”,她就提前联系社区关爱员,通过“随申办”手机端APP下单了一位陪诊师。
在长长的陪诊师列表中,陈阿姨选中了经验丰富、标签写着“耐心细致”的陪诊师陈斌。
陈斌从事为老服务工作已有7年,经过专业培训,现持有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认证的陪诊师证。在家中,她熟练地询问着陈阿姨的身体情况,查看病历本,还随身携带血压检测仪,为其测量血压。
“有人陪着去医院,我感到很安心,不用自己找科室,也不用担心交流问题,只要跟着陪诊师走就行!”陈阿姨高兴地说道。
“去医院前,我们要先了解清楚老人的病情,确认好所需的所有证件材料,才能出发。”陈斌说,“这是一个闭环,从老人家中到医院,再从医院回到老人家中,我们要做好全流程的服务。”
自从接触为老服务以来,这些年,陈斌已经把杨浦的所有三甲医院跑了个遍,小到每一台自助挂号机、每一个取药窗口、每一间厕所的位置,甚至每一层楼的科室、常见科室的医生名字,她都烂熟于心。
“你要自己提前踩点,把每一家医院的所有细节都踩到位,以免带着老人到医院以后还要东张西望,东找西找。”陈斌笑着说,“像是市东医院,我已经来过无数次了,熟得不能再熟悉。”
“看病有人陪着,我也就安心了,不用自己找科室,也不用操心交流,只要跟着陪诊师走就没错!”陪诊结束时,陈阿姨高兴地表示。
陪诊师全程参与了整个看病过程,进入医院后,陈斌需要陪同老人完成从挂号、就诊,到付费、取药的全部流程。尤其在就诊时,有些老人难以清晰表述自己的病症,陈斌就会帮着诉说病情和用药情况。在陈斌看来,陪诊师是老人的“拐杖”,也是温暖的“路灯”。
“在等待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焦虑,你要和老人说说话,做好情绪安抚。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是陪诊师,也是心理咨询师、陪聊师,需要学习的技巧很多,都是为了让老人感到贴心、安心。”
每次陪诊,陈斌还会带上自己的“万能口袋”。“有血压计,能随时掌握老人体征;有一盒饼干,以防老人在路上饿了,或者低血糖犯了;有一大包餐巾纸,方便老人上厕所。还有口罩,我们和老人进医院都要做好防护。”陈斌说。
后续,殷行街道也将根据区民政局要求,继续在社区推广陪诊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和贴心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