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首个“骑手友好社区”成立,杨浦这个街道打造“最暖街区”

2025-02-28

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多措并举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涌现出大批有品质、有亮点的示范项目。即日起,区规划资源局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主题报道,集中展示各街道实践案例,进一步擦亮人民城市杨浦名片。

 

 

殷行街道,地处杨浦区东北角,地域大、小区旧、人口多、老龄化严重。2024年,殷行街道积极响应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号召,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计划。通过强化保障机制、推进民生项目、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宣传推广等多维度努力,打造一个集生活便利、文化丰富、环境友好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生活圈。 

 

螺丝壳里做道场

闲置空地变身爱心驿站

 

 

 

在殷行街道开鲁六村居民区,新建成的党建微花园奉献园成为了居民新的打卡点。这个面积仅十来平方米的微花园,通过党建引领,成为了集绿化美化、休闲健身、居民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拉力器、推手器、漫步机......运动健身场地虽然不大,但设置的器材大多都适合老年人,操作便捷。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对弈品茶,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而党建元素的融入不仅让这个微花园有了灵魂,更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据悉,之所以取名叫奉献园,街道还将志愿者活动、法律服务和户外劳动者休闲功能结合在一起,将这里打造成爱心驿站。奉献园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温馨空间,户外劳动者也可以把此地作为歇脚点,寒冷冬日一杯热水,片刻休息都传递着社区对大家的关怀,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惠及每一位居民。

 

温暖新就业群体

沪上首个骑手友好社区成立

 

 

接单在线上,脚步行万家,外卖骑手总被大家亲切称为小哥。但现实中,外卖小哥常常面临着进门难、充电难、休憩难等实际困难。

 

2024420日,殷行街道党工委与美团(上海)党委携手打造的沪上首个骑手友好社区正式落成。街道全面排摸梳理小区信息,绘制骑手友好地图,并通过线上骑手APP地图笔记优化配送推荐路线,为骑手节省了配送时间,既解决外卖小哥的难题,又搭建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参与治理的平台,凝聚力,实现双向奔赴

 

殷行街道辖区内聚集了35家外卖行业驿站、8家平台和700多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为了拓展骑手们的职业发展空间,街道党工委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合作,设立三新党群学院,开设就业培训、职业规划等课程,让他们在杨浦区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此外,街道还打造了上海首家袋鼠宝贝之家,面向新就业群体家庭提供公益服务,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网多格

综合网格站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殷行街道,有88个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居民区,老旧小区众多、楼栋分散的布局,增加了基层治理工作的难度。为此,街道将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构建平急一体、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处置高效、便民利民的网格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其中,第五综合网格站在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格站配强了领导力量,以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开展地毯式排摸,建立了详实的数据底库。同时,网格站还积极回应居民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惠项目,让外卖骑手担任网格员,增强了社区治理力量。依托数字化治理平台,网格站对新就业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引导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殷行街道综合网格站的成立,极大提高了社区基层治理水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城市更新、物业服务、一老一小等难题,实现社区治理工作在中提速,为民服务水平在中提效,也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加宜居。

 

 

盘活闲置空间、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殷行街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生活圈,未来,街道将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串珠成链,为打造最暖街区汇集力量。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