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更安心、人才引育更暖心、企业发展更舒心,来看杨浦区的好做法

2022-12-06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提升进步,11月8日,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公布《上海市2022年各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和良好实践的通知》(沪发改营商〔2022〕7号)。我们将陆续推送各区的好做法,分享一批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改革举措。

 

今天,让我们看看杨浦区如何以人为本稳就业,宜商惠民促发展吧!

 

 

就业,一头连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疫情背景下,就业纾困和安企稳岗始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实现高质量就业既是企业和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

 

杨浦区针对辖区高校院所多、中小微企业多、新经济形态多的区情实际,以“精细、精准、精心”的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就业创业更安心、人才引育更暖心、企业发展更舒心”的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

主要做法

 

精细施策 提升市场主体安心感

1.超前筹谋,需求早摸清。新一轮疫情暴发后,市区先后出台“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50条、30条”等举措,直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杨浦区聚焦政策落实落细,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岗位。4月,杨浦区在全市率先对近600家中小微企业约7万名职工开展线上企业用工情况问卷调查,形成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现状调查报告;6月,复工复产后立即启动企业就业人才服务需求专题调研,对区内企业进行“问诊式”走访调研和“地毯式”政策问需,为精准施策打下扎实基础。

 

例如,调研中了解到,肯德基因疫情封控管理,门店正常营业受到影响,资金压力较大。杨浦区主动比对各项政策补贴条件,发现肯德基可享受封顶额度300万的困难行业企业稳就业补贴。在线上申报平台开通后,就业服务专员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企业人事,指导其提交申请,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2.多维推送,政策早宣传。多渠道宣讲解读各项政策,畅通政策咨询服务和办理渠道,举办惠企政策线上专题讲座35场次,吸引2500余家次企业参与。制作发放《人社惠企服务卡》,广泛宣传就业人才服务领域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组织开展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在线坐诊服务,分别成立文创、科创、融资等7个线上指导服务组,以“云坐诊”形式,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辅导,让政策最快直达企业。

 

3.优化流程,红利早落地。为推动助企纾困政策“早见效、多见效、见实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结合市场主体需求调研,迅速制订汇编《困难行业企业稳就业补贴实施细则》《创业担保贷款展期贴息申请实施细则》等9项助企纾困政策实施细则和配套问答,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期限,加快补贴核拨速度。

精准引育 传递人才成长暖心感

 

1.定制服务,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向杨浦高校,发布《应届生求职指引公开信》,全方位推介人社公共就业服务。主动应对疫情对传统就业服务的不利影响,借助B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举办互联网行业直播带岗专场和高校毕业生秋季直播带岗专场活动,远程锁定优秀人才。结合不同高校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特色就业服务,4月与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职路引航”就业促进周,与电力大学乐业空间携手开展线上求职技巧系列课程8场;5月、7月分别与复旦、电力大学合作推出近30场线上模拟面试及简历指导,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比例和就业质量。

 

2.揭榜挂帅,加速高水平人才培育。发布《关于新时代杨浦打造“人才秀带”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创新青年人才引育模式,启动“在线新经济未来人才实验室”建设,以“揭榜挂帅”方式挖掘优秀人才,通过政府搭平台、企业设问题、人才提方案、共同来孵化,推进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落地转化应用。例如,同济大学胡雨轮团队提供的《基于高效物流链管理和便捷无人车运输的物联网方案》,对达达集团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企业表示了极大肯定与兴趣,经双方商议,达达将邀请该团队明年带项目进入公司实习,进行项目孵化。

 

3.延伸触手,吸引海外留学生回流。依托国际人才服务平台,协同海外高校推进“云实习”项目,向海外留学生广泛推介杨浦企业,并开设“AI人才特训营”,近50位算法、数据分析、计算机等领域人才进入企业进行暑期实训。8月,推出“留学青年Call Back”系列之“看杨浦看大厂”叠纸游戏专场活动,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及BOSS 直聘APP多渠道播出,包括企业云参观、员工体验分享、留学生优先岗位推荐等环节,谢菲尔德大学、悉尼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多个海外高校学联参与,吸引超60 万人观看。

 

图片

 

 

精心服务 营造企业发展舒心感 图片

1.有力保障,培育健康新经济生态。区内在线新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美团、B站、字节跳动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杨浦。为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杨浦区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岗位供求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推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推动美团、达达纳入上海首批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企业范围(全市共7家),助力在线新经济企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2.持续涵养,打造一流创业生态。推出“杨浦创业地图”,整合辖区内创业园区、办公楼宇和便民服务点等市场主体关注的信息,持续丰富园区楼宇个性化首页功能,打造一体化“企业版链家”招商平台,缓解园区楼宇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企业在合适的地方扎根入驻。连续六年举办“创业之星”大赛,作为上海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双创赛事,已从5600多个优秀创业项目中评选出681位“创业之星”,发掘出优刻得、魔方公寓等一批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

 

图片

 

3.多元融合,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发布“meta job”元宇宙招聘大厅,组织来自大创智、大创谷的100余家科技企业,举办线上实时互动招聘大会,复旦、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等60余所高校参与其中。依托博士后创新基地,持续推动区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聚焦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领域,征集到83家企业92个博士后项目,推进高校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人才创新能力,激发杨浦创新活力。

工作成效

 

杨浦区以“三精”服务换“三心”满意,着力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一是人才加速集聚,海内外人才引进数量实现倍增,留学生落户数量稳居全市前列,681位“创业之星”中34人成长为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10人成长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是企业健康成长,目前,区内拥有1104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滚动培育了23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均位列中心城区第一。三是产业加速发展,美团、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扎根杨浦,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杨浦区将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汇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打造更有温度、有速度、有态度的营商环境。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