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结号”:睦邻精神,营造最暖营商环境
2024-08-01编者按:今年杨浦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更新到7.0版,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一个“暖”字。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各区“营商环境巡礼”杨浦行活动发布仪式上,杨浦区优化营商环境再出新招,以街道为切入点,结合属地化服务优势和功能定位,推出“一街一品”项目。
这一期我们介绍的是延吉新村街道“吉结号”营商服务品牌,街道了解企业需求、打造“三包三圈一机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老社区,正年轻。在延吉新村街道,“品质、活力、温暖、善治”的睦邻精神,是居民共同守护的情怀。以睦邻为品牌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也为街道建设发展营造了最暖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延吉新村街道秉承睦邻传统,着力打造“三包三圈一机制”,充分发挥属地化优势,汇聚各方面服务资源,推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推动辖区商会朋友圈、金融圈、产学研圈、“211”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三包”服务机制相互融合促进,延吉新村街道创建“吉结号”营商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能级。
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收集高质量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延吉新村街道秉持“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的工作理念,积极构建服务企业工作体系,深入了解掌握民营企业在营商环境方面遇到的“中梗阻”问题,把营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高质量意见建议服务杨浦高质量发展。此前,人大延吉新村街道工委联合社区营商办召开企业座谈会。15名企业代表结合各自行业和企业发展实际,对修订《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言献策。
当天,企业提出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出台更多吸引高端人才的落户、子女就学等政策,为外籍和港澳籍人士提供更便利的政务服务;适当提升个税起征点,出台更多税务优惠方面的政策,进一步惠民惠企;政府搭建更多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交流、联动、合作的机会;希望加强部门检查的联动性,提升检查的效能,加强线上销售的监管;开展更多惠企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企业能够准确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企业纷纷表示,街道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将牢牢把握良好营商环境,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助企发展,打造“三包三圈一机制”
今年以来,延吉新村街道在深入了解辖区内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围绕“进一步服务辖区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在安商稳商和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重点打造“三包三圈一机制”,充分发挥属地化优势,汇聚各方面服务资源,推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包”即政策“服务包”、惠企“资源包”、处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依托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机制,实现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获取、诉求高效办理,打通服务企业“堵点”;汇总辖区企业资源清单,强化街道链接企业的桥梁作用,推动企业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处级领导联系走访重点企业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诉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圈”即推动街道商会朋友圈、金融圈、产学研圈相互融合促进,践行“活动兴会”理念,以商会季度活动、年会、企业家论坛、沙龙、讲座、学习考察、交流观摩等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分层次、多维度支持企业发展;与工农中建交等银行保持良好沟通,积极为企业提供普惠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落实落地;企业、校区、园区和社区联动,推进水丰路街区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机制”即“211”营商环境工作机制,通过组建两支队伍:企业发展顾问团队和企业服务专员队伍;编制一份清单:街道服务企业项目清单;搭建一个平台:政企交流平台,统筹协调辖区各类资源力量,充分发挥属地化优势,切实做好安商稳商和企业服务工作,促进辖区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为强化街道链接辖区企业的桥梁作用,延吉新村街道服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延吉新村街道2023年惠企资源清单》,收录街道服务企业项目清单和辖区企业资源清单,进一步推动辖区企业交流合作,提升企业对街道营商环境的感受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