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建立“以网管网、数据管网、协同管网、信用管网”机制
(2018年04月09日)
前段时间,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美团点评”推送的违法线索,对沪上一家比较知名的连锁餐饮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该单位“凉菜专间操作时消毒水未配置,冰箱内原料与半成品混放,凉菜间内直接入口调味料直接着地摆放”,发现问题后,监管人员约谈了该餐饮单位总公司负责人和门店店长、厨师长,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要求立即整改,并根据《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对该餐饮单位进行了警告的行政处罚。之后,监管人员进行了复查,该餐饮单位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企业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环境卫生”、“疑似事故”、“食物变质”、“吃出异物”……消费者在“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平台评价的一些关键词,很有可能就会被作为违法线索报告。每月,“美团点评”集团通过对其所属“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平台,挖掘大数据管控平台,对消费者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词,把商户的具体信息,如门店名、门店地址、疑似事故数量、食品安全问题类型等信息发送给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信息作为违法线索报告,区市场监管局分派给属地市场监管所调查处理。属地的市场监管所接到违法线索报告后,对餐饮单位开展实地检查,违法线索事后若无法查实的,则对该餐饮单位是否存在同类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如果一家餐饮单位存在3起及以上违法线索的,按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标准规程(餐饮)》,开展全项监督检查。
长宁与美团点评网开展大数据监管合作开发的“天眼”系统,从消费者评价信息中及时发现疑似问题、推送预警,监管人员快速响应、线下核查,探索“人力监管”模式向“技术监管”模式转变,这是长宁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力举措之一。
实施大数据监管是顺应网络市场发展趋势,促进政府高效监管的有效途径之一。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建立“以网管网、数据管网、协同管网、信用管网”机制,不断提升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区域网络经营企业GIS地图监管体系,实现对网络经营企业登记、许可、处罚和信用信息的综合管理。除了与美团点评网开展大数据监管合作之外,还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建立在线联系机制,加强取证协查合作及主体数据共享等,探索解决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周期长、效率低、证据缺等问题,提升网络市场监管效能。
自2016年12月13日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在长宁启动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要求,对标对照创建“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总体方案,加强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
区市场监管局广泛听取相关部门、网络经营企业以及信息化建设单位意见与建议,依托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探索建立数据归集共享、搜索监测应用、企业与政府互动等线上线下融合的网络交易监管与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闭环监管模式,提升一体化监管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长宁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6部门共同参与的区网络市场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有力推进了部门间信息共享、监管协同、执法联动。主动对接杭州市余杭区,建立跨省监管协作工作机制,网络违法行为协查、违法线索及案件移送实现全程电子化,案件从录入到归档形成完整闭环管理。在该机制下,协查请求到信息反馈从原先数月缩减至三个工作日内,显著提升基层一线网络监管执法效能。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建立跨区域网络违法行为协作机制,制定《关于在长宁区开展网络交易违法行为跨区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较好破解了网络交易执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是政府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长宁制定了《网络经营主体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站,探索实施差异化监管。出台《长宁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方案》,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企业主体库、执法人员库、随机抽查事项“两库一单”建设,全面做好双告知、双随机、信用公示等工作。通过“双告知”模块,已实现推送5400条双告知事项记录,反馈完成许可证核发信息4342条,双随机抽查涉及市场主体2518户,发布诚信黑榜数据74批次共6154条,诚信红榜数据6批次共1321条,公示信用信息185批次共32619条。
除此之外,长宁还因地制宜,将商事制度改革与示范区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实施“一照多址”等重大改革试点,加强政府引导扶持,让企业实实在在获得改革红利。目前,商事制度改革与区域扶持政策初步形成叠加效应,截至目前,长宁区共设立以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科技为主营项目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4088户,注册资本总额337.67亿元。其中自创建工作启动来,新设928户,注册资本总额7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