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人大联动开展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执法检查

2022-08-23

  近日上午,市人大与区人大联动开展《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慧琳参加。
  执法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邯郸路(国顺路至国权路段)、轨交10号线五角场站2号口,以及美团综合指挥中心等点位,实地查看了解本区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道路面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情况以及电商企业对互联网共享单车的调度、对外卖骑手的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权益保护情况,并围绕杨浦区贯彻实施《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总体情况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交流。
  区委书记谢坚钢参加座谈,区长薛侃陪同视察有关点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绣明、副主任董海明带领区执法检查组全程参加。副区长徐建华代表区政府作专题汇报。
  执法检查聚焦 共享单车停放还有哪些问题
  本市对共享单车实行总量调控后,共享单车“野蛮生长”态势一度得到遏制。但除了已备案的车辆,路面上还是有不少企业偷偷投放的共享单车,这也成为企业运维跟不上、车辆积压占道的根源之一。这次执法检查中,共享单车的超额投放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在地铁10号线五角场站,执法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共享单车的停放管理。市人大代表洪程栋说,在地铁口、商超、医院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往往存在着大量共享单车超额投放现象,给城市空间带来压力,也给市民日常通勤造成安全隐患。这一问题的治理下沉到街道,给基层增加了人力和管理成本。“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理应落实其主体责任。”洪程栋说。
  以我区为例,区域范围运营的注册车辆为4—5万辆,加上未注册的车辆和集中堆放的违停车辆,合计约10万辆。包括社会车辆在内,本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容量只有约10万辆。如果共享单车超额投放现象不解决,可能将超出该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的负载。“我们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 以停车资源为红线,约束企业投放行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表示。
  一些代表表示,共享单车超额投放会引发运维跟不上、车辆淤积占道等压力。在执法检查现场,代表发现,除了共享单车外,还有群众自有非机动车、外卖配送车辆。一到早晚高峰,非机动车停放潮汐现象严重,一些重点区域容易形成淤积,停放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为此代表们建议,持续整顿非机动车乱停放,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跨部门、跨层次综合监管。督促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切实承担企业管理责任,科学合理投放,加大调剂和清运管理力度,在大规模集中停放区域定人定岗管理。
  对此,区政府前期已经在强化共享单车协同治理机制,比如强化部门、街道、企业、社会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同时,针对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全面动员和督促各相关方加强停放管理,并通过约谈和考核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区监管部门会同城管部门,对有关车企正式约谈9次,督促企业签署服务承诺书,有序投放并落实运维力量  。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本区对企业违规停放行为开展了专项执法,重点对五角场商圈、滨江公共区域、高校以及地铁开展巡查整治。《条例》实施当月,本区城管部门查处近2000辆挤占人行道的共享单车,一年来,责令运营企业及时清理车辆32次,立案调查违规停放案件18起,保障了街面秩序。
  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杨福韬建议,督促企业履行共享单车管理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提升共享单车的技术管理水平。还有代表建议,通过“一网统管”加强对非机动车乱停放的数字化管理,实时掌握重点区域共享单车位置、状态、数量。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数据互通,实现车辆违停自动发现,立案、派单、处置、核查、结案等案件流传的机制,强化对企业运营投放等考核评价。
  “最近上海在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我觉得这是有温度的举措,这给了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面对共享单车停放管理问题,我们是不是也能有更有温度的执法行为。”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孙晔说,她也关注到一些区在探索打分制的动态调控机制,比如对综合评价分较高的企业,可以提高共享单车投放量,整改不到位或者始终未整改的企业,则减少它的投放量。
  执法检查聚焦 精细化执法,让骑手“脱困”于算法
  在互联宝地美团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上,外卖骑手的点位呈红、黄、绿3种形态分布,指向忙碌、有单、空闲3种状态。轻触一个圆点,骑手的姓名、联系方式、派单数量以及路线跃然于大屏。
  算法,一体两面——能让骑手疲于奔命,也能通过优化让他们变得从容稳当。执法检查中,美团负责人在介绍企业落实《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时,提到对配送模式的优化,比如对红绿灯耗时较长路段进行额外时间补充;遇到异常天气时,主动给与更多时间……
  突破算法钳制,保障员工和道路安全,与相关部门压实企业管理责任的刚性要求息息相关。严格执法固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用,但如何根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考验着各方在执法过程中对合法合理合情的拿捏把控。
  “执法不是目的。”座谈会上有人大代表表示,关键是让公众和企业心服口服,自发形成自律意识,承担起主体责任,“这就要求执法力度和温度并存,用精细化管理来破局顽疾”。
  调研中,提及如何让外卖骑手遵守交通规则,算法还应有主动作为。区人大代表、区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顾伟红建议,把交警对违规骑手的处罚信息和相应平台的数据结合起来,“不要唯单数论,将处罚和绩效考核挂钩”。
  同时,精细化执法也要为企业发展留有空间。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过度投放的共享单车挤占人行道影响市容,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无可厚非,相关企业也应压实责任。但现实中,也存在“过度清理”现象。
  以美团为例,在全市投放的自行车约49.5万辆,其中超过15万辆备案车长期被扣在第三方扣车场地,导致大量闲置,每天约有2.2万辆美团单车因各种原因,被第三方公司扣车,需要付费取回,企业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车成本超过1亿元。
  在检查现场,相关负责人回应:清运成本是车企的主体责任,企业自身运维力量不到位,才会有第三方代清理的托底需求,目前正逐步规范各方行为。
  破局关键还在于如何让企业自觉运维。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孙晔建议,可探索打分制动态调整单车数量,“对企业压实责任的情况进行打分:综合评分高的企业,提高其市场投放量作为鼓励”。
  在监管层面探索温度和包容固然能提振企业信心,但在涉及生命安全的底线问题上,执法必须严而又严。代表们还重点讨论了非机动车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就骑手电瓶车消防安全问题,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已跟换电机构作了沟通,推荐骑手使用换电服务。至于无法使用该服务的骑手,推荐他们使用小区充电车棚、充电柜等公共充电设施,将消防风险降到最低。与此同时,企业制定包括车辆置换、租车、换电补贴等政策,降低骑手成本,鼓励骑手长期使用。
  对提升相关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有代表建议,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和力度,给出安全普法的样本。
  区政府相关部门表示,《条例》颁布后,已加强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监督管理,重点打击经营性拼装;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下空间内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私拉电线充电等行为进行整治;推动为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各街道推行“网格化”巡防机制,有效提升非机动车充电安全监管和治理效能。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