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百场讲坛”走进区图书馆

2020-11-23

  近日,“‘和合文化百场讲坛’走进上海——解码台州: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的文化魅力”活动在上海举行。

  台州交通广播

  魅力台州 今晚19:30,“和合文化百场讲坛”走进上海——解码台州: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的文化魅力。多位唐诗研究专家走进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在灿烂星空下,与诗仙诗圣隔空对话,重走浙东山水人文之路。 

  中共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燕,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丽慧,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曹曦出席活动,并给演讲嘉宾赠送《品读台州丛书》。

  当天中午,台州交通广播“和合文化百场讲坛”团队抵达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做好准备迎接大家的到来。

  论坛推出提前预约制,通过“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台州交通广播”官方微信打开预约通道,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参与。

  现场所有观众均可领取由台州市博物馆提供的“和合文化”文创伴手礼一份。

  夜幕降临,“和合文化百场讲坛”上海场正式拉开序幕,台州交通广播主持人晨曦介绍活动基本情况及到场领导。

  主讲嘉宾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顾问、被学界称为“大唐神探”的陈尚君先生,首先为大家作了“会入天台里,看余渡石桥——唐诗之路与天台山”的专题演讲。

  陈尚君

  《会入天台里,看余渡石桥——唐诗之路与天台山》

  浙东唐诗之路的基本路线是从杭州到天台山,这是一个经典的路线。天台山在中国文化,特别是在晋唐文化之中,都非常突出,原因在于浙东的开发,其实台州和温州比明州稍早,而天台从东晋开始就处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那就是,它不仅是浙东的名山,不仅是山水的秀丽,还在于它有神话般的传说。所以我们读孙绰的天台山赋,他特别地说明了天台山是连着“海上三山”方丈、蓬莱、瀛洲的,因此天台山在早期就出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如阮肇刘晨入天台山遇仙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南北朝到唐代,天台山是佛教的名山,是道教的名山,也是诗歌的名山。

  “今天我们阐述和合文化,不仅是对台州这片神奇大地的致敬,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的一份崇敬。”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时进教授这样说。

  罗时进

  《和合文化在台州的形成及其典型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体精神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总结、解读。而无论有多少认识的维度,崇尚“和合”总被认为是最重要,乃至最根本的精神。“和合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始终照耀着人们、凝合着人们,熏陶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地域来观察和合文化是如何在儒道佛三教中会通的,那么自然会聚焦于台州。如果我们要找一个或几个人物作为和合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性代表的话,那么自然会注意寒山和拾得。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蕴着多元相生,美美与共的精神,它是一种生存哲学,也是一种发展哲学,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间的协同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吴夏平教授,在讲坛中提出,台州是古今诗意的栖居地,是能达到“物我两忘”的生活空间,这与台州人文传统、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吴夏平

  《台州:古今诗意栖居地》

  台州唐诗之路的发生,与其“诗意栖居地”的生活空间密切相关。台州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儒释道三教思想碰撞和融合之地,再加上独特的勾连山与海的地理优势,其物产非常丰富,既有“山珍”,也有“海味”,台州得山海之气,可用“山海风流”来概括。

  尽管诗人到达台州的原因和方式不尽相同,但到达之后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则极为相似。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亦即静、美、思、诗。静是指内心的平静安宁。美,是指他们都共同感受到台州风物之美。思,是指由美和静而引致的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次思考。诗,是指他们创作出来的用以表达内心感受和深入思考的诗歌作品。今天我们通过阅读他们留下来的诗歌,可重返诗歌现场。通过诗歌,可以直达诗人内心,实现古今对话。通过诗歌对话,我们能感受到郑虔虽遭贬谪,但却以崇文兴教为己任的旷达的人生态度。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想象和还原杜甫笔下的“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而项斯作为唐代台州第一位进士,曾留下“到处逢人说项斯”的“说项”故事。阅读他的诗歌,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唐代台州还是重要的出海口。通过这些港口,唐朝文化得以东传日本和朝鲜半岛。日本人和新罗人进入台州后创作的诗文,同样也是台州诗路文化的重要遗产。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唐诗之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高平教授,从四个角度阐述了他眼中的台州:“诗画浙江”与大花园建设、四条诗路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的主要目的地,由古及今,带领大家体会“诗画山水、海天福地”的台州文化魅力。

  高平

  《诗路建设先行地》

  “诗画浙江”与大花园建设:

  践行两山理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花园建设是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条诗路文化带:

  “以诗串文”“以路(水系 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 路”,构成金文字形的“文”字,“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

  浙东唐诗之路:

  提出最早,研究最深,影响最大,建设最先,引领浙江,引领全国;展现“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阐释文化精神,彰显“诗画山水、海天福地”的文化魅力;凝练提升“诗画、山水、佛道、名人”等四大文化主题。

  台州:

  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目的地,大都市的诗与远方;山水神秀、佛宗道源:政府重视,文旅融合,研学合一,全方位开展诗路文化建设。

  四位嘉宾现场论道

  陈尚君教授现场论说浙东唐诗、尤其是台州唐诗的独特性,以及浙东唐诗在整个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罗时进教授现场论说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寒山寺和几十年都隐居在天台山的寒山子是否有关。

  吴夏平教授现场论说从中国诗歌文化大众传播的角度看,台州如何打响“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目的地”品牌。台州怎样以诗为媒,融入长三角经济文化一体化,加强与国际大城市上海之间的互动。

  高平教授现场论说唐诗之路研究会台州学院研究中心的后续安排和计划。谈及台州更好地贯彻落实浙江省诗路文化带的发展规划。

  现场观众多为唐诗爱好者,认真清听专家学者的论述。

  此次走进上海活动是台州第37场“和合文化百场讲坛”,也是2020“上海·台州周”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沪知名台州籍学者、文化界名人,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各负责人,以及各大媒体朋友等均莅临现场。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何敬业表示,“今晚很高兴,作为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台州人,这场讲坛使我感受到台州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和合文化密切相关。”

  阅读台州,唐诗之路恰似一部芬芳千年的经典藏书,她的底蕴 融通古今、滋养生机。

  走进台州,唐诗之路恰似一道四季如春的最美风景,她的大美 润泽城乡、引领风尚。

  聆听台州,唐诗之路恰似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前程 与民同心、与国同梦。

  上天给台州一份厚爱,诗路终将还世界一份精彩,这精彩的闪光点就是和合文化。

  浙东唐诗之路,新时代的“文化窗口"。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