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让老年友善理念“落地生根”

2021-08-12

20210812.png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全市人口总数为2487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581.55万,占比达23.4%。2020年,本市居民期望寿命已达83.67岁。预计“十四五”期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老年群体往往有就医需求,医疗机构如何在满足他们这一需求的同时,优化为老服务、彰显人文关怀?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对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老年医学发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上海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出炉,杨浦有4家医疗机构上榜,分别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瑞通护理院。

  走入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体验杨浦医疗机构的“老年友善指数”。

  改善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体验,进一步优化就医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方便、就医优先,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今年3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就已启动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计划。

  打造就诊“通行无障碍环境”

  走进医院,就看到主要出入口、建筑主出入口均设有无障碍通道,院内台阶、坡道均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方便老年患者、照护者和其他服务人员准确定位与辨识。门诊区域则单独设有方便老年人上下车的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无障碍卫生间配备了应急呼叫设备,遇紧急情况时门可从卫生间外开启。

  住院病区设有专用电梯,方便轮椅通行。桌椅安装了防撞护角、防撞条。浴室设施能满足自理、半失能和失能老年患者的多种需求。正建设中的2号楼、3号楼文保建筑修缮项目,从无障碍设计层面全面改善老年人病区的各项需求,如增设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等,这些今后都将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还积极建设健康食堂,提供助老餐,增加粗粮、餐后水果,配备了专职营养配餐人员,并对其开展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量身定制”康复治疗处方

  在管理上,医院建立老年多学科诊疗管理制度,成立MDT专家团队,由专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师共同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为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评估、康复治疗方案。康复评估体系可针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吞咽功能等开展评估,并结合老年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处方。

  依托医联体,医院与区域内三级医院合作,收治急性期后、手术后康复治疗患者,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合作,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定期下社区进行康复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教学查房、站点建设。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通过医联体上下级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预约号源,方便老年人通过社区预约转诊就医。

  “在线翻译”让听障患者与医生实时对话沟通

  就医服务方面,医院建立了方便老年患者的门诊就医服务流程,可为失能、 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导医全程陪同就诊服务,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先挂号、就诊、检查、化验和取药等“五优先”服务。

  医院还免费为老年患者提供老花镜、放大镜、针线包、备用口罩等;门诊服务台则设有轮椅、平车等移乘设备。

  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听力和语言障碍,过去医患之间只能依靠比划或文字进行交流。如今,医院门诊启用了“手语在线翻译”设备,可帮助老年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就诊”。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全部沟通处于同一平台,医生、患者、导医可进行实时对话沟通,这样一来,原本医患双方需要靠写字和比划表达的意思,现在直接通过手语和聆听即可完成。

  据悉,下一步,区卫健委将继续大组织动员力度,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为契机,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