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全天候运转无间断守护
2020-03-27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上海对除集中隔离人员外,所有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3月17日14:00起,杨浦正式执行《关于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接收工作的方案》,增设为选择居家隔离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的“集中留验点”。
为确保接收工作的高效有序,杨浦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一方面吸纳新生力量,组建了一支47人的“集中留验点工作组”。其中,10人由原有的机场工作组调出,10人由区委组织部选派,27人由区公安分局调派。这支由“抗疫老兵”与“战场新人”组成的全新队伍按照“4班3运转”的工作模式,确保“安全屋”的全天候运转与无间断守护。
新规执行首日,23点40分,区集中留验点2组成员、区科委丁敏杰的手机微信群里响起熟悉的滴滴声,“转运大巴已到五角场环岛,距离留验点约2.5公里。” 这是浦东机场随车组在微信群中发出的提示。作为一名“抗疫老兵”,丁敏杰已经先后在定海路社区与浦东机场航站楼工作了近一个半月。
丁敏杰抖擞抖擞精神,和2组其他小伙伴一起前往门口,“全副武装”准备迎接新一批“客人”的登记与入住待测工作。
当天直至第二日清晨,共有36位入境的杨浦居民进入“安全屋”,2组接待了其中的15位。虽然总人数看上去并不是很多,但是接待工作要求之细致、具体服务内容之广泛,超出了丁敏杰的预期。
8个小时的晚班,丁敏杰所在的留验点2组的工作内容从帮助年迈夫妇搬运行李的体力劳动,到安抚想家哭泣的未成年人的情感劝慰,从带领一位位入境居民进入检测房间到将一份份外卖送到门外,时不时地还需要接听待测居民在房间打来的各种求助电话,真真切切地当了一晚上的“店小二”与“服务员”。
丁敏杰介绍:“3月17日是上海施行疫情防控新政的第一天,虽然大部分待测居民都非常理解市里要求居家隔离人员入户前进行核酸检测的统一部署,但是也有个别居民因为消息滞后等原因而显得有点懵,心理和身体上都有些准备不足。”
从第一天的情况来看,当晚来到“安全屋”的入境人员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身心比较疲惫。大多数入境人员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都不敢喝水进食,入境后还需经过一系列规定的登记检测环节,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转运大巴将他们送至集中留验点时,多数居民已是身心俱疲。二是年龄分化明显,入境人员以旅游回国的中老年人和在欧洲留学的青年学生为主,前者体力较弱,需要多加照顾,后者等待时间一长相对容易情绪激动,也需要多加劝慰,予以疏导。
“超预期的忙碌”与“全身心的共情”——这是丁敏杰在集中留验点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的关键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做好自身情绪调适的基础上,要全力做好待测居民的各项服务工作,尤其要注重情绪上的安抚与疏导。”
3月18日6点40分,“安全屋”里身穿防护服的高大特警和CDC工作人员还在忙碌,刚刚和4组完成早班交接的丁敏杰打着哈欠踏上了返回住宿宾馆的通勤巴士。“相信我们的每一次跑腿、每一次答疑、每一次服务都能让入境的杨浦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更理解一分,更放心一点,都能让我们距离最终的胜利更近一步。”对于这个由浦东机场T1航站楼转战集中留验点的首个夜晚,刚刚抵达住宿宾馆的丁敏杰颇有感慨,不过他需要先睡一觉,15个小时之后,将迎来又一个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