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旧改攻坚 让更多居民告别“蜗居”奔小康
2019-06-03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市委宣传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实施方案》精神,中共杨浦区委宣传部在四月下旬召开动员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动员部署,区政府新闻办、区新闻中心成立调研团队,会同区有关部门研究蹲点调研主题,细化方案并有序开展蹲点调研采访活动。 目前,调研组聚焦重点工作领域和基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等,围绕“旧改”、“营商”、“双创”、“城建”、“民生”等主题,开展深入一线的体验式调研采访。我们将陆续刊发相关主题采访报道内容,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杨浦发生的翻天覆地新变化。
杨浦作为老工业转型区,是二级以下旧里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之一,告别弄堂蜗居,是很多老城厢居民的心声;旧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但同时,“旧改是杨浦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为回应居民期盼,杨浦迎难而上,一次次刷新基地生效速度、征收数量、签约比例等旧改纪录……此次本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采访组聚焦旧改攻坚,深入旧改征收基地,用镜头、笔端记录下来自基层一线的生动故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征收令”
日前,大桥90街坊征收基地,《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决定》和《杨浦区90街坊旧城区改建地块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被张贴上墙,闻讯而来的居民们拍手称快、争相拍照留念,90街坊这个杨浦旧改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个征收基地的房屋旧改征收工作正式启动。
旧改征收是81岁的黄阿婆盼了几十年的“心头事”,“老房子年久失修,下雨天、台风天都会漏水,周边环境也不好,我们想了很多年,希望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大桥90街坊基地征收范围为东至临青路,西至松潘路,南至周家牌路,北至杭州路,涉及征收总产数2909产3651户。基地征收范围涵盖大桥街道顺成里、周家牌路和杭州路三个居委会,其中顺成里居委会是“大户”,其所辖的全部1517产均在此次旧改之列。
盼星星、盼月亮,“征收令”的上墙,意味着旧里群众几代人的梦想即将实现。
“旧改征收工作正式启动了,我们已进入‘九九七’工作模式。”顺成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玉红告诉记者,居委会干部和征收工作人员一起,作好了旧改征收攻坚的准备,每天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7日无休留守基地,为居民做好政策解释、矛盾化解等工作,争取让他们明明白白签字、开开心心搬家。
补偿方案、标准都摆在桌面上谈,居民们很认可
据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杨浦已累计拆除二级以下旧里房屋324万平方米,为近12.5万余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这其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92年-2000年,“365”危棚简屋改造(即全市完成365万平方米棚户、简屋、危房的改造任务)共拆除“365”危棚简屋88万平方米,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2001年-2005年,以改造老房老区为重点的新一轮旧区改造,共拆除旧住房64万平方米。2006年-2010年,“十一五”旧区改造,改造平凉西块和定海东块两大成片旧里,共拆除旧住房28万平方米。2011年,征收新政——市政府71号令颁布实施以来,共完成征收3.66万户、拆除旧住房97.72万平方米。
那么杨浦哪些居民最能深刻感受旧改政策的变化?答案是“非平凉西块旧改居民莫属”。平凉西块是全市五大重点旧区改造地块中最大的一块,共涉及21个街坊、2.54万户居民。2005年,平凉西块的16个街坊启动旧改工作,采取“一家家商谈、一块块发奖”的模式,在此过程中不少居民心存疑虑,担心先走会吃亏,以致推进速度缓慢。
2012年起,由“意愿征询”和“方案征询”组成的二次征询制度替代了原有的旧改推进方式,原先“成功一块发一块的组奖、块奖”也被“签约百分奖”替代,信息全部录入电子平台可供查询,这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施的政策,在百姓心中树起了“阳光征收”的公信力。新政实施后,各个基地协议生效的时间越来越短,从一个月到一周,直至签约首日即生效。
同样在平凉西块,一改十一年前推进缓慢的状态,在旧改新政的推动下,2016年10月29日,平凉路街道10、14、11、15、19等五个街坊均在二次征询签约首日达到了90%的生效比例。自此,杨浦平凉西块旧改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5年10月,区政府制定了《杨浦区关于深化旧区改造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有效提升工作的规范和效率,推动杨浦旧改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
来自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的柏爱萍,是一位从事征收工作近二十年的“老法师”,她说:“全面推行旧改新政后,补偿方案、标准都摆在桌面上谈,居民们对政策都很认可,我们做的更多的是搭平台解决被征收居民家庭因利益分配而产生的矛盾。”
争取每年解决一个“毛地”地块
在杨浦近三十年的旧改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毛地出让”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前后,上海各区县都通过“毛地出让”方式,鼓励开发建设单位参与棚户简屋和二级旧里改造。“毛地出让”是指在土地出让时,土地上仍有建筑物,需要先进行拆迁,然后再开发。相比“净地出让”,“毛地出让”的开发商获得土地的成本较低,但要承担土地上的居民征收。后来,随着征收成本越来越高,开发商资金难以为继,不少地块的旧改工作也就此搁置。面对渴盼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历时多年后旧改还能否重启?
2014年10月10日晚,这一难题有了破解方案。涉及居民2990产、约3800户的平凉2、3街坊旧改基地二次征询签约率达到生效比例,作为本区近年来重启的规模最大的“毛地出让”项目,2、3街坊的旧改推进,也探索出了一条可以被复制、推广的,破解“毛地出让”地块征收“瓶颈”的新路子。
目前,本区尚余129、130街坊以及146街坊几个“毛地”地块,对此,区旧改指挥部负责人表示,本区将继续按照“一地一策”的思路,不断加大旧改推进力度,争取每年解决一个“毛地”地块。
拆的是房屋,收的是人心,必须创新推进
旧改拆的是房屋,收的是人心,其特殊性质决定了该项工作必须创新推进。2011年,长阳路进行新建道路辟通工程,定海154街坊D块基地位于该工程红线以外,基地仅有的平凉路2767弄东14弄、西14弄两幢老房,由于地势低洼、房屋破旧,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犹如一座“都市孤岛”,居民盼望旧改的意愿十分强烈。但该处房屋又不属于二级旧里,如何解决?为此,本区大胆打破常规,在该地块尝试采取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居民签约率、居民搬迁交房率全部达到100%的“整体协议拆迁”方案。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整体协议拆迁”顺利推进大获成功,154街坊D块旧改基地的47户居民从正式启动签约到全部搬迁完毕,仅用了短短57天,这是全市首次创新性地探索通过整体协议搬迁模式解决居民居住难题。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在极少户数基地试点成功的创新举措,在2016年被运用到了更大的基地——长白228街坊旧改征收基地上。该地块于2002年被列入上海市“两万户”旧区改造后,成功征收206户,但由于各方面原因,2005年8月动迁工作中止,2011年7月,因危房改造协商搬迁了80户,之后多年“沉睡”,属于长期停滞的旧改基地。
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推进长白228街坊旧改征收势在必行。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剩余的238产319户居民采用“三个100%”的整体协商征收方式。319户居民,要做到“三个100%”,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面对300多户居民的热切期盼,杨浦把这项工作列入当年重点民生工程,排除万难、协调各方全力推进。政策宣讲、走访摸底、调解矛盾……2016年7月5日,长白228街坊完成“三个100%”,上海最后的成片“两万户”从此成为历史。
旧改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杨浦的旧改征收纪录为何一次次被打破?究其原因,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无外乎是民心、决心、信心、精心。
针对旧改总量大、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愿望强烈等现状,“十三五”期间,杨浦旧改工作将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成片效应,进一步增质提速,重点仍将在二级旧里集中的大桥、定海、江浦、平凉等街道,加快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中的基地收尾,每年计划完成6-8个基地收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