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坚钢区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9-01-17

1月15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1、提升创新能级,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2、保持战略定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

  3、深化城区功能,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4、合力攻坚克难,加强以旧改为重点的民生保障

  5、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双创基地要建成、文明创建再出发、民生改善重质效、滨江延伸定海桥、基础设施抓双十、管党治党严紧硬”的重点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创品牌,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平稳发展态势。

  高水平双创示范基地全面建成

  双创品牌日益凸显。连续两轮获评国家“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市优秀创业型城区的称号。以长阳创谷为代表的老厂房改造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被赋予打造双创升级版、建设世界级创谷的使命,并被评选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的典型经验做法、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首创案例。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倡议成立了由25个双创示范基地共建的“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并被写入国务院文件。

  双创联动更加紧密。深化政校企联动融合,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复旦绿地科创中心启动建设,同济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开工,财大金融谷项目竣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能,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新模式,埃森哲中国创新中心、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中心、欧洲知名孵化器SBC落户。

  双创生态更趋完善。制定杨浦区国际双创人才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创新创业国际顾问制度,率先探索双创人才“无否决”服务窗口。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7件,位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二。众创空间促进会成员单位发展到90家。创新创业街区加快建设,双创国际中心大楼一期交付使用,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建成启用,长阳创谷三期全面建成。实施“星火燎原”“梦想资助”“天使召唤”“投贷加速”“天马养成”五大计划,在全市首创双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链。

  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4.6%(不含烟草),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16.5%。全区新设立企业6377户,新引进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83户。成功引进中交疏浚、新思投资、蒂森克虏伯等国内外优质企业,新增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发展新动能快速积聚。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制定1个行动方案、4个三年行动计划和27个专项行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重点产业优势资源不断汇集,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百度(上海)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展示体验中心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投服务联盟、硅谷银行人工智能创投母基金、区块链大厦等纷纷落地,制定发布一批新的专项产业政策。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7800余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累计达到508家,增幅和总量均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17家。

  重点功能区加快建设。有力有序推进72项重大工程建设,“西、中、东”功能区协调发展。西部核心区,以五角场商圈为核心打造创新消费体验区,新江湾城F1c地块商办项目开工,大创智功能区被列为上海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预计实现总产出415亿元,同比增长12.5%。中部提升区,宝武钢铁二钢厂老厂房改造转型,互联宝地投入使用。东部战略区,定海桥以西5.5公里滨江岸线公共空间基本贯通,高质量完成滨江南段景观照明提升工程,世界技能博物馆选址落户。

  开放合作进展明显。圆满完成进口博览会的宾客住宿、安保维稳、市容环境等各项属地保障任务,举办“智汇杨浦”“意大利主题周”等专题推介会,为352家企业提供参会服务,接待吉林、山西等省市和美国、爱尔兰、芬兰等8个国外团队,进一步承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与美国帕罗奥多市和意大利科莫市结为友好区市,与迪拜王子办公室签署合作备忘录。长三角电竞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力有序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新一轮“双十”任务全面完成,淞沪路-三门路空中连廊、新江湾城B区道路一期、万福路道路辟通等十个项目开工,市光路道路辟通、周家嘴变电站改建、松潘支管工程等十个项目竣工。实施9条道路、12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调整优化9条区域公交线路。

  城区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大。全力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等若干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1个无违建单元创建,拆除违法建筑47.11万平方米,整治848个“居改非”点位,完成市容“五乱”“占道亭棚”专项治理。美丽家园开工103个小区、320万平方米,美丽街区建设10条道路。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拓展,有序推进延吉、大桥、平凉、控江、新江湾城等5个智慧社区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启动区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湖管理责任制,完成纬三河新建项目和9个分流制排水系统市政雨污混接改造,河道水质进一步提升。关停转迁“三高一低”企业4家,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3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83.3%,均优于去年同期。整区域推进垃圾全程分类工作,新江湾城街道全力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新建公园绿地8.8万平方米、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绿道5公里。

  城区运行安全稳定。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燃气、高空坠物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汛、防台、防寒等应急工作落实到位。巩固食品无证照综合整治成果,完成570家餐饮“明厨亮灶”改造,信息追溯覆盖率、信息上传率达100%。

  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

  住房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调整完善征收补偿方案,全区完成旧改征收5028户、14.12万平方米,收尾6个基地,闸殷村、大桥86街坊、方子桥等基地签约率均达到97%以上。推动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城市有机更新,长阳路503弄、双阳二村完成厨卫改造,武川路222弄拆除重建项目结构封顶。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第六批共有产权保障房完成选房,惠及3880户家庭。

  民生服务日益改善。社会救助有序开展,累计救助63.54万人次,支出救助金7.21亿元。新增养老床位503张,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家、助餐点4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服务72.5万人次。帮助435名大学生成功创业、603名长期失业青年和45名残疾人成功就业。

  基层治理不断夯实。出台睦邻家园建设导则,引入名校资源,打造“两师两顾问”品牌,开展“一居一品”自治项目,睦邻家园建设获评“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深化“全岗通”工作模式,“e睦邻”覆盖170个社区办理事项。新成立社会组织99家,总数达816家,建立社会组织优选名册,各街镇实现社会组织联合会、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于漪同志作为基层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和奖章。成立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中考改革,争创市特色高中,在全市率先实施高中体育课改全覆盖。打造52个“全专联合”家庭医生工作室,“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达33.17万人。区图书馆新馆开放,全面实现243个居委会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提升,新建、改建51个益智健身苑点、7条健身步道、2个市民球场。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放管服”改革上新台阶。制定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办法,共八大类、70项具体措施。出台关于打造民营经济创新活力高地的行动计划“26条”。在全市率先试点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形成1个行政服务中心、8个科技园区工作站和124个“政银通”服务点的“1+8+N”服务格局,发布全国首个“政银通”服务标准,推出“税立方”升级版。组建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已公开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其中“零跑腿”94项、“只跑一次”226项。

  政府运行有序规范。落实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内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试点。制订区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实现六大区属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重点民生项目的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启动区级机构改革,落实消防体制改革转隶任务,组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政风行风更加务实。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活动,深化一线工作法和基层会商制度,全区共调研走访企业、居民、社会组织60.33万次,梳理问题2.3万个,解决率约95%。“12345”热线办理按期结案率100%。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审结行政复议申请181件,应诉行政案件166件。认真办理218件市、区“两会”期间收到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首次将区政府实事项目立项工作纳入到区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程序。 

  2019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9年总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按照“双创升级版、滨江树标杆、创全走在前、旧改抓攻坚、双十加油干、党建谋新篇”的重点工作部署,改革创新、凝聚力量、砥砺奋进,大力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提升创新能级,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积极落实“三项重大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在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担负重要使命,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抢占发展先机。主动接收自贸区新设片区溢出效应,争取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的先行先试,努力实现更多政策在杨浦落地推广。紧紧抓住上海探索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机遇,加快梳理、精准排摸一批重点培育企业,进一步拓展企业上市渠道。

  打造世界级创谷。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打造“世界级创谷”的要求,以长阳创谷为核心,促进载体高品质、功能高水平、产业高能级发展,将布局分散的创新集聚区串珠成链,提升整体品牌的集中度、显示度。积极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推动工业遗存改造升级,提升地区经济密度。

  提高创新要素浓度。积极寻找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最佳路径,让一些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转化。加快建设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创新平台、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功能平台。

  保持战略定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发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不断完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发展质量、效益、速度有较大突破。发挥百度(上海)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等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模式深度变革,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人才汇集地。

  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强化双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进一步梳理各类科技金融政策,形成一套清晰透明、精准有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乘数效应,加强与浦发硅谷银行、中国青年天使会、东方明珠新媒体基金等合作,探索设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金、高科技产业投资孵化基金。

  加快以滨江为重点的功能区建设。对标国际一流滨水岸线,吹响滨江高品质开发建设“冲锋号”,兰厂地块商业项目竣工,完成永安栈房、毛麻仓库历史建筑修缮,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国际大学生创意市集等活动举办为契机,通过创新创意、文化赋能,打造可阅读、宜漫步、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

  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加强精细化招商,瞄准重点产业细分领域,招引一批有影响力、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维护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良好局面,建立“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清单,努力实现“引得进、留得住、聚得快、长得大”,为区域持续发展创造不竭动力。

  深化城区功能,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加快67项重大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一批“双十”项目,临青路、双阳路交通改善、大武川雨水泵站截流调蓄工程等项目开工,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杨浦段、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政云变电站等项目竣工,持续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北横通道、军工路快速路、江浦路越江隧道、杨树浦路综合改造等项目。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关停转迁“三高一低”企业3家,推进燃油(气)锅炉低氮改造全覆盖。深化完善河长制、湖长制,进一步改善虬江、小吉浦河等河道水质,完成新江湾城纬二河、绿河等新开贯通河道项目。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着力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创建达标居住区669个,建设“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点314处。新建公园绿地5万平方米。

  提高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智慧园区,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智能化提升城区治理能力。完成10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完成209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完成无违建先进居村(街镇)100%创建,全面消除住宅小区内利用“居改非”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行为。加大美丽街区推进力度,改造提升政立路、中原路等主干道路,推进政通路(淞沪路-国和路)拓宽工程,优化背街形象和业态。实施12.7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优化公交线网和枢纽功能,实施4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和慢行交通设施改善,扩

  大停车资源共享,形成道路建设和交通运行的全过程、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从严从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和事故查处力度,强化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巩固食品无证综合治理成效,完善常态长效治理机制。

  合力攻坚克难,加强以旧改为重点的民生保障

  打赢旧改攻坚战。把成片旧改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探索市区联手新机制,完成旧改征收7000户、收尾6个基地。多途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进军工路307弄等里弄房屋修缮改造。切实保护已认定的优秀历史建筑。

  加强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做好全国第三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构建杨浦特色的睦邻养老模式,新增600张养老床位、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家社区食堂、4家助餐服务点。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统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促进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制定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进一步强化幼教、托幼机构和人员管理服务。国安路小学、政学路配套学校、叠翠路配套幼儿园开工,上海杨浦德法学校、同济中学改扩建等项目竣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区级综合医联体、专科联合体、“全专联合”家庭医生工作室内涵建设。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调整完善区就业创业配套政策。培育一批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帮助600人成功创业,助推2000名失业青年实现就业。以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搭建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技能提升行动。

  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高品质文化地标,杨浦大剧院“YOUNG剧场”、国歌展示馆、四平电影院等改建新建项目开工。深化落实文创产业创新发展“50条”政策,与优质文创企业共建场馆、共办赛事,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挖掘历史文化基因,活化文博资源,使杨浦“三个百年”走进生活,启动4个轨交站点主题文化布展。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着力培养社会各方的主体意识,深化拓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弘扬志愿精神,每月定期开展集中服务行动。

  深化睦邻家园建设品牌。全面打造睦邻家园建设体系,做强睦邻中心枢纽功能,搭建“杨浦睦邻家园”信息平台,开通网上“睦邻议事厅”,深化“两师两顾问”机制,推进律师调解试点工作,打造杨浦区社会组织发展总部基地,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持续加强基层建设。撤销五角场镇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深化落实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更好维护群众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和拥军优抚安置服务,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扎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一网通办”作为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的“牛鼻子”,推动政务服务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加快整合各部门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大刀阔斧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加快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增加一批个性化服务事项。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完善法律顾问等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化政府作风建设。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整治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推动政府工作扎实开展。深化标本兼治,健全“四责协同、五环闭合”机制,深入探索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进一步从源头上规范权力、遏制腐败。

  不断释放组织活力。实施机构改革,更加突出优化协同高效。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政务诚信建设。稳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分类管理,设立国有资本创新发展基金,提升国有资源运营效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大调研活动成果,坚持基层会商制度,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来,把服务的实效落到企业“心坎里”。  

图片.png

分享到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新浪微博
点赞0 收藏0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