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业文明 打造双创集聚载体
2018-12-29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市长应勇的陪同下参观了长阳创谷。在得知昔日的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老厂房已变成如今创客们集聚的现代化办公楼后,总理极大地肯定了长阳创谷自身独特的发展和建设,并提出“把长阳创谷早日建成世界级创谷”。杨浦作为全国双创地标之一,可以说长阳创谷见证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变迁,为杨浦区老厂房转型成创新创业基地提供了经验。
“长阳创谷”应运而生
长阳创谷位于长阳路1687 号,原为日商“东华纱厂”,后为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的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前后停产关闭,厂房闲置。2015年,杨浦区政府与上海电气集团合作,成立长阳创谷企业发展公司。以前人们提到杨浦的双创基地,首先想到的是创智天地。2003年,杨浦启动创智天地项目,陆续引进和孵化了一大批创业企业。创智天地与长阳创谷同为杨浦双创的重要承载区,显然都离不开一个“创”字,但不难发现,两者探索发展的道路还是有些不同的。创智天地的“创”上一撇是科技蓝, 代表科技创新,而长阳创谷的“创”上一撇是锈红色,代表工业转型、城市更新。
长阳创谷的改建,在独有的条件下有其三大主要背景。一是2016年8月,上海市政府为了上海市城市总体发展,制定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对于未来上海的发展提出“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的原则,就是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支持工业用地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建设创业创新街区。我们知道,城市发展需要GDP 的带动,那么增量从哪里得以体现呢?为保证增量建设用地稳定,限制新造厂房和办公大楼的建设,那我们必须要向存量来求增量。以“中纺机”为例,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纺织机械厂,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那么就要把这个存量利用起来转化为增量,以此带动杨浦经济合理健康发展。
二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鼓励青年大学生去创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双创,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在此背景下,我们紧抓时代机遇,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推动双创的各项政策措施。此时,长阳创谷通过试点示范、先行先试,完善双创政策环境,推动“双创”政策落地,同时坚持创新模式,完善双创平台。以构建双创良好生态为目标,系统谋划统筹考虑,结合双创支撑平台的发展模式,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平台服务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双创。
三是长阳创谷在建设发展布局方面充分考虑各类主体特点和区域发展情况,有机衔接现有的基础,有序推进双创服务平台建设下的产物。首先在区域发展上,考虑杨浦东、中、西部发展情况与特点,长阳创谷的建设发展无疑成为杨浦中部提升区的支撑项目,成为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的核心引领项目。其次在衔接现有基础上,长阳创谷所在的上海杨浦区有10 所高校,生活着约20 万在校大学生和近万名教授,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学校等极具特色的专业高校,依托现有的优势和资源,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兄弟园区之间广泛建立各种联系纽带和合作关系,与国际创新机构也有深度合作,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在长阳创谷设立“中国创新中心”,由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交通大学在此举办“诺贝尔创新创业大赛”。各种不同类型的双创要素、中介组织、高端研发机构在区域中混聚相邻,相互作用,有序影响,涌动双创动能,打造双创集聚载体。
热带雨林式的双创生态
经过三年时间,老厂房焕发出新活力,长阳创谷双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已集聚了超过300 家企业、1000 个左右的创业团队和近两万名知识工作者,已列入上海城市更新项目的经典案例,也成为全国依托老厂房打造热带雨林式双创生态的典范之一。
我们按“绿、光、锈、合”的设计理念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努力将清新空气、自然阳光引入老厂房改造后的建筑物内,为现代知识工作者创造亲切舒适、类似国外大学校园的空间体验。我们将长阳创谷定位为Campus 创新生活街区,设计主要围绕“开放式创新”和“创造交流的空间”来展开。长阳“绿”谷:不仅体现在南北两块分别为7000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绿地的生态上,更是运用最新的“绿色技术”,倡导绿色生活。
长阳“光”谷:传统工业空间在现代办公环境改建中最大的问题是采光亮的流失,长阳创谷开创性的采用光庭、光塔、光斗的空间创新理念,实现自然光源向建筑内部的延伸。
长阳“锈”谷:就是保留原始厂房建筑特征,将原有桁车、吊臂重新改造为过街廊道、园区装饰等,原厂铁轨、管道、仪表、控制箱等元素尽量修旧如旧,重新焕发工业遗存的钢硬之美和实用功能。B楼老厂房的外立面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大鹏展翅”的马赛克墙,面积800 多平方米,有近40 年历史,我们进行了保留。
长阳“合”谷:建筑不仅仅是独立的空间结构体,更是主张人员流动与聚集的生命体,在长阳创谷,通过建筑之间的悬空步道,打造户外立体交通系统,有效完成多空间的充分互联与沟通,巧妙实现人车分流,避免雨雪天气对户外出行的限制,并创造了园区步行体验。
企业进入长阳创谷,不仅意味着将拥有极富个性的办公空间和便利的服务设施,还意味着进入了成熟的商务生态系统,可与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和人才相互交流,拥有更多的商机与发展空间。长阳创谷作为城市里的创新创业街区,为创业者提供了办公场所之外的生活和休闲空间,创谷外的人们也可以自由进入谷内行走,与周边社区融为一体。无边界,有生活,这就是未来要着力打造的创新创业街区。
在后续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区委、区政府一直以长阳创谷为聚焦点建设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为打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积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和中介组织、高端研发机构集聚发展,为中小科技企业打造从初创、成长到产业化“接力式”的服务平台。支持城市更新政策促进科技创新,鼓励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支持工业用地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建设创业创新街区,营造低成本的创业创新环境。围绕创谷高质量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一站集成、全程接力的服务。一方面是政府推出政务服务工作站。为了将政府服务资源放到离市场主体最近的地方,杨浦利用废弃的集装箱,在长阳创谷设立了政务服务工作站——创厢,为市场主体提供涵盖企业登记事项、年报事项、质量和标准化指导、商标品牌建设指导、食品药械化指导以及开具无违规证明等六大类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不出街区、就近便利”的政务服务,着力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另一方面是企业提供专业化“接力式”服务。长阳创谷企业发展公司作为运营方,其母公司杨浦科创集团是一家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对园区创业项目和各类企业提供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全周期、专业化的“接力式”服务。服务初创企业涵盖工商、税务、法务、人力资源等基础服务,人工服务费均由园区承担;企业进入发展期,增加政策扶持、融资服务、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企业成熟期则统筹对接各种资源,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蚂蚁雄兵与大象起舞同行
毫无疑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回顾整个历程,长阳创谷分期进行开发建设,现在的百年纱厂成了老城区里最亮眼的创业街区。长阳创谷现有“独角兽”企业4 家、双创领军型企业10 余家、初创企业200 多家及“蚂蚁”创业团队1000 余家,已形成“蚂蚁雄兵”“大象起舞”和“独角兽花园”并行的多元形态,并逐步孕育出企业相互融合、集群发展的产业链。蚂蚁雄兵,是利用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式,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的众创空间,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载体,形成多个优势互补的创客群落。目前,长阳创谷已经集聚了10 家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可提供超过2500 个创客工位,其中包含清华启迪之星、SANDBOX 创合社区、电信创翼天地、优客工场等。
大象起舞,长阳创谷中的双创领军企业包含AI 教育平台“英语流利说”全球总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爱驰汽车”全球研发总部、中国剧院式演讲首创品牌“造就Talk”总部、共享单车“Mobike”华东区总部、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云科”上海总部、生物识别应用系统开发商“颠创集团”总部、纽交所上市企业“诺亚财富”总部、法国零售业巨头“欧尚集团”上海办公总部、百事通标准化平台“润申标准”以及汽车咨询上市企业“储吉信息”等。
2018年1月22 日,入驻长阳创谷B号楼的英语流利说在“双创”周中给长阳创谷又增添了一抹新绿,“AI +教育”的先行者“英语流利说”在双创周主会场所在地长阳会堂,举行了主题为“AI 在创谷,预见·未来”的乔迁典礼。典礼上,“英语流利说”创始人、CEO 王翌表示,“英语流利说”今天的小成绩,离不开上海市、杨浦区各级政府领导的帮助和扶植,更离不开长阳创谷的大力支持。在过去的一年里,“英语流利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在公司规模上,我们已经由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现在的千人规模。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英语流利说努力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级人才。英语流利说团队也迅速壮大。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团队规模,公司选择乔迁至长阳创谷,为其发展创造优越的发展条件,办公面积增加至近六千平方米。如此一来,办公区域可同时容纳多个部门,有效地推动了跨部门合作,提高了公司的实际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贯秉持“以人为本”的“英语流利说”着力为员工打造一流的办公场所,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而这一想法的成功实现也离不开长阳创谷自身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今,英语流利说新办公区设有健身房、儿童房、休闲区,还有瑜伽房、星空剧院、胶囊公寓、露天餐厅等配套设施,无疑利于增加团队成员的幸福感和工作舒适度,这对公司氛围的活跃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也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同样,“造就Talk”是一个连接思想者的平台,一方面通过为讲者提供品牌和内容管理服务,来帮助更多的思想者成为IP,另一方面,通过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认知内容,来帮助用户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实时学习和分享交流。通过小规模的现场演讲,每次6-8 位演讲嘉宾,就某一个主题开展演讲。每人演讲时长 20 分钟。演讲横跨各行各业,试图通过简单的演讲,来表达不同领域的行业智慧和经验分享。这个演讲的平台将会迅速放大创造者及其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该企业伟大之处在于改变中国传统保守思想,主张分享,碰撞新的创新思想。这种创新性思想模式恰恰是我们长阳创谷发展需要的原料,“分享”的思维理念与长阳创谷的打造“开放式”街区不谋而合。
如今,大量优秀企业和人才集聚长阳创谷,并逐渐产生了企业群落自发式的共鸣效应。再比如,稷鼎科技是一家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内饰的创新型企业,它的总部设在北京,但由于其重点服务客户——爱驰汽车的总部设立于长阳创谷D 楼,因此它将自己的上海分公司开在了长阳创谷A 楼。诸如此类由于企企合作而带来的以商招商案例在长阳创谷屡见不见,主要原因就是长阳创谷秉持的“CHAORD”定位,即混沌(Chaos)和有序(Order)两个词合并而建立出一种“混沌有序”(Chaord)的现状,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双创要素在区域中混聚相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并有序影响,最终通过园区的引导和支持下催化出澎湃的双创动能。
目前,长阳创谷通过政企合作、企企合作以及创谷举办的各类世界级双创活动等各要素的集聚,最终形成了创谷自身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创谷文化是让创业者愿意主动加入创谷创业群落的驱动力,它构建起了创业者对于在创谷中办公的遐想空间,有些能够实质性地帮助创业者构建自己企业的商业关系,有些能够催发创业者们创造的灵感与思维,有些则是为创新创业的品牌提供一定的影响力助推。
长阳创谷接下来将加速提高自身在双创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创业者、地方政府和长阳创谷之间相互共生的关联度和紧密度。依托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积淀,充分挖掘、发挥城市更新的崭新双创动能,加快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