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 颐养社区 新江湾城街道实践“综合”为老服务新范式
2025-07-22 来源:上海杨浦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创新构建“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社区实践的重要课题。新江湾城街道清流环二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以打造“综合体”为核心理念,从地理空间、功能服务、民意响应等多维度出发,打造了一个社区养老服务新范式。
地理空间的综合:构建医养结合生态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
清流环二路综老中心选址充分体现“空间联动”的现代养老理念。毗邻红日江湾养老院的地理优势,实现了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有机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综老中心的三楼卫生服务站专设通往养老院的绿色通道。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医养结合”的服务理念,更能为突发情况下的紧急救治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切实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应急保障能力。
为提升服务便利性,清流环二路综老中心入口处设有新江湾城辖区养老服务资源地图展示栏,公示全域范围内睦邻小厨等各类为老服务场所信息,方便居民“一站式”查阅所需服务,既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又通过精准化的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功能服务的综合:全龄友好的垂直社区
清流环二路综老中心通过四层联动的立体化布局,实现“一层一特色”的精准服务:
一层 便民生活与公益融合
作为社区服务的第一站,1F以“智慧+公益”理念打造全龄友好便民区。
社区长者食堂为60周岁以上老人、退役军人、户外工作者等提供专属折扣。应用“助餐智慧平台”实现菜品到食品安全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定期开展“您点我烧”的互动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亲子角区域加配智能护眼台灯,方便餐后自习。同时,还设有“一网通办”虚拟远程办事窗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办理社区事务受理基础业务,如医疗记录册的申领打印等,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
慈善咖啡吧与慈善超市既是社交空间,也是公益实践平台。超市销售生活必需品及云南帮扶产品,开展“一元捐”爱心行动,并联动杨浦区风帆职业学校提供岗位实习,充分凸显公益属性。
二层 跨代互动的文化引擎
2F综合活动区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打破传统老年场所设计年龄界限,开辟儿童活动区,为祖孙同乐提供便利空间。乒乓室、书画室、多功能室、开放式阅览区等设施,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月均举办12场活动,已孵化戏曲、合唱、舞蹈、太极、葫芦丝等10余个兴趣社团。通过“达人骨干赋能计划”,居民从参与者变为组织者,推动社区自生长文化生态。
三层 医养结合的健康枢纽
3F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服务。清流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日常诊疗、配药,康复理疗室配备专业设备,并通过绿色通道直连红日江湾养老院,紧急情况可快速转诊。定期开展的专家义诊和健康讲座,让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医疗资源,显著降低老年人就医出行成本。
四层 科技赋能的养老前沿
4F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以智能设备提升养老品质:认知症筛查系统精准检测认知功能发现风险,音乐疗愈干预改善情绪障碍、延缓认知衰退,智能氧舱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每周举办的认知症主题活动,以科技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升级。
综合体上下四层联动,形成完整服务闭环——从1F生活刚需,到2F文化交流,3F健康守护,再到4F科技赋能。各功能分区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衔接,形成完整服务链条,实现了社区服务的系统化整合与品质化提升。
民意响应的综合:民主协商破解民生痛点
2025年2月27日,新江湾城街道在清流环二路综老中心开展“家门口议事厅”基层民主议事活动,将居民意见作为优化服务的“指南针”。
有居民反映就餐“停车难”问题。街道高度重视,迅速对接交警部门并多次实地踏勘制定方案:在早中晚就餐高峰时段开放政芳路-政青路单侧沿线临时停车位,设置指示牌并请工作人员维护秩序。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落地仅用10个工作日,这一实践通过“民意收集-部门协同-科学施策”的闭环机制,展现了民主协商与科学决策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彰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
新江湾城街道打造清流环二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初心与实践,源于对“综合”二字的深刻诠释:在空间上集中规划,实现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互联互通;在功能上融合传统与创新,构建覆盖生活、医疗、文化、科技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在服务上以“民意”为重,建立“收集-响应-反馈”的闭环模式。今年以来,综老中心已接待外省外区、市内委办局参访调研28场274人次。未来,街道力争将其打造成社区养老的“服务枢纽”,嵌入更多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和居家关爱举措,让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有品质、有温度、有尊严的幸福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