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建+” 协同赋新能 定海路街道召开2025年党建引领自治项目立项预审会
2025-05-13 “花香·墨香·书香”的跨网格社区联动、充满人文关怀的骑手友好社区+街区、承载邻里温情的“三棵树・众兴亭”……这些问需于民、回应民生关切的“小项目”,是定海路街道各居民区深入调研后形成的2025年度党建引领自治项目。它们不仅是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的有力抓手,更承载着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初心与使命。近日,定海路街道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多格合一优治理”为主题,召开“两个十万”自治实事项目立项预审会,聚焦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本次预审会首次将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与居民区自治项目深度融合,旨在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切实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注入新动能。社区党群办、社会工作办相关工作人员,各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高校专家、区委组织部相关同志,街区党支部书记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陈岩燕,区委组织部沈磊同志从专业视角对项目进行点评,围绕可行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等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申报团队优化项目方案指明方向。评审组秉持“党建引领力度、多元协同效度、居民受益广度”的评审标准,从立项背景、居民需求、项目可行性、项目预算、预期效果五方面综合打分,确保项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会上,各申报团队紧扣“微实事”“微更新”“微治理”三个方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机制。“微实事”项目精准对接群众生活需求,制定细致入微的“微服务”清单;“微更新”项目则聚焦楼道整治与公共空间改造,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楼组“1㎡邻里+”计划,通过对家门口方寸公共空间的改造,将其打造成睦邻善治的“能量场”;“微治理”项目积极探索共建共享运作机制,强化与物业、业委会的联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解决社区停车难、环境维护等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效率。
这场预审会既是丈量立项成效的“标尺”,也是汇聚社区治理创新思路的“磁力场”。为保障2025年党建引领自治项目高质量落地,定海路街道党群办和社会工作办将从三方面进行指导:
在党建引领与民主协商层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社区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充分民主协商,严格落实“产生—立项—实施—评议”流程,同时将资金使用情况在公开栏公示,确保居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让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在多元共治与资源联动方面,采用“财政支持+社会众筹”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政府补一点、社会筹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用自治金的“小杠杆”撬动社区治理的“大能量”;
在项目指导与精品培育环节,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指导,严格把控项目质量,挖掘并培育品牌项目,及时总结优秀经验,推动试点成果向全域推广。
定海路街道将以此次预审会为新起点,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以“小活动”激发多元主体“新活力”,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菜单”。在老旧小区更新和“量子岛”建设进程中,持续探索创新,努力让每一个自治项目都成为连接党群、服务群众的坚实桥梁,共同书写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