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路街道开展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学习研讨会

2025-05-09

  5月7日上午,平凉路街道综治中心召开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案案有质效、时时有渠道、事事有回音、桩桩有措施、件件有温度)学习研讨会,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万道军出席会议,并围绕全面推广运用“五有”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矛盾风险预防化解工作,开展深入培训与系统部署。
  “五有”工作法是我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新实践,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探索,具有广泛的适配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街道正处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而“五有”工作法是其核心内涵和关键支撑。
  万道军指出,要紧密结合平凉辖区工作实际,做好“五有”工作法的推广应用和总结提炼,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五有”工作法的实践运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践行“五有”工作法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二是要提升化解质效。要不断丰富调解资源、拓展工作层面、延伸化解触角,依托“三所联动+”“多调联动”等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三是要总结特色经验。围绕“五有”工作法中显现的先进事迹、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出好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特色品牌“老韦调解工作室”的作用,以点带面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体推力,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矛盾化解“平凉模式”。
  街道平安办、信访办、司法所参加本次学习会,并分享了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有”工作法是矛盾化解的指南,区委要求政法单位率先应用,正是对法治护航基层治理的深刻诠释。作为政法工作者,需以“案案有质效”筑牢源头防线,以“时时有渠道”畅通民意桥梁,在“事事有回音”中彰显责任担当。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当好群众信赖的调解员,以“五有”标准树标杆、作表率,让法治温度浸润每一个矛盾化解现场。(街道平安办:周志斌)
  基层是矛盾化解的“最前线”,也是“五有”工作法的“试金石”。落实“最后一公里率先应用”,需把“源头预防”嵌入网格治理,将“接收受理”延伸至居民家门口,让“为民解难”体现在家长里短中。无论是入户走访排查隐患,还是搭建“线上+线下”诉求平台,关键要以“五有”为标尺,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渠道更畅通、措施更贴心、反馈更及时,真正使基层成为矛盾化解的“终点站”,而非问题上行的“中转站”。(街道信访办:葛奕婷)
  在矛盾纠纷集中领域率先应用“五有”工作法,本质是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无论是民生诉求集中的信访案件,还是利益交织的涉法涉诉纠纷,“桩桩有措施”要求我们跳出“就案办案”思维,用“时时有渠道”捕捉矛盾萌芽,以“件件有温度”回应群众期待。特别是面对重复访、群体访等“硬骨头”,需将“分流办理”的机制优势转化为“案结事了”的实际成效,让每一次矛盾化解都成为增进群众信任的“连心桥”。(街道信访办:黄健)
  通过学习践行“五有”工作法,我深刻认识到“老韦调解工作室”的创新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始终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宗旨。我们将以“化解矛盾防风险、调解纠纷暖民心”为根本遵循,学习和借鉴“五有”工作法,从源头上预防、实质性化解矛盾。(街道司法所:袁英)
  作为身在我区的人民调解员,同时也是“老韦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榜样就在身边,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为民解难。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跨前一步,在如何做好源头预防上做好文章;对于平时所做的调解工作、调解案例要做好总结、归纳、梳理、提升;要真正做到为民解忧、为民办实事、为平凉增彩,使“老韦调解工作室”发扬光大!(街道调委会:唐素君)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