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新村街道文明生活秀 养宠新风尚

2025-05-06

  让文明成为生活方式。近年来,延吉新村街道以“文明生活秀”实事项目为载体,持续开展贴近百姓、润物无声的文明实践活动,将文明融入生活点滴,让“小细节”汇成“大文明”。
  一段时间以来,延吉二三村持续深化文明风尚培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治理模式创新了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了从“放养式”养宠到共建共享文明区的生动转变,让宠爱与文明“双向奔赴”。
  文明公约 人宠和谐,绘就文明风景线
  文明养宠不仅反映了市民基本的文明素养,也于无形中彰显和考量社区的文明程度。曾经,在延吉二三村小区,遛狗不牵绳、宠物随地便溺、噪声扰民等问题,一度成为居民怨声载道却又反复回潮的难题,频频引发邻里矛盾,影响社区和谐。
  “小区绿化带到处是宠物粪便,太糟心了,严重影响小区美观!”居民陈阿姨气愤地说道。
  “我每天傍晚遛狗,粪便我都会及时清理,但要劝说别人时就比较难。”养宠居民朱阿姨无奈表示。
  “宠物扰民谁来管?”
  “喂食流浪猫是不是‘善心泛滥’?”
  ……
  只有通过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养宠引发的相关问题才不会成为社会困扰。针对遛狗不牵绳、粪便不清理、噪音扰民、未接种狂犬疫苗、违规饲养烈性犬等现象,延吉二三村尝试将文明养宠纳入居民公约。居委会牵头召集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开展议事讨论,将遛狗必牵绳、粪便随手清理、定期免疫、禁止饲养烈性犬等内容纳入其中,形成了“文明养宠公约”。
  为了能让公约有效落实,居委会组织养宠居民签署《文明养宠承诺书》,在楼道公示栏公开签署名单,通过“熟人监督”提升履约责任感。居委会主任梅陈晨表示:“公约的约束力不仅靠条款,更源于居民共识,唯有将义务内化为习惯,才能实现‘小规矩’推动‘大文明’。”
  同时,延吉二三村还积极探索居民自治方法,组建了由热心居民组成的“萌宠家园”文明实践队伍,在小区绿化带、健身步道、中心花园等遛狗集中区域,定期开展文明养宠宣传和劝导巡逻,引导居民共同遵守文明养宠规范。
  曾经让居民踮脚跳“梅花桩”的宠物粪便,如今成了稀罕物。遛娃的家长们都惊喜地发现:“现在推婴儿车都不用盯着地面了!”通过“刚性约束+柔性引导”双轨并进,延吉二三村逐步实现了公约从“纸面”到“地面”的转化,居民们从个体自律向群体共治升级,迈上“我该怎么做”到“我们一起做”的新台阶,共同营造良好的养宠环境。
  多元实践 引领新风,争做文明养宠人
  近日,在延吉二三村小区花园的“惠心亭”,不少“毛孩子”家长带着“毛孩子”来交朋友、玩游戏,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看。一场主题为“文明生活秀,养宠新风尚”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在这里举办。
  “犬只疫苗如何接种?”“驱虫怎么做?”工作人员通过展板讲解、资料发放等方式,普及养宠知识,引导居民依法、科学、文明养宠。上海领养日公益组织在现场设置了免费体检摊位,为宠物进行健康检查,并发放犬粪收纳袋等小礼包,受到居民欢迎。
  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守护猫星人”社区治理队从流浪猫的投喂引发矛盾、健康安全问题、无序繁殖加剧等方面,向居民普及流浪猫治理措施,积极推广流浪猫TNR管理和领养活动。“领养代替购买,既能给猫猫一个家,也减少流浪猫困扰。”吴女士点赞道。
  做文明的“铲屎官”,说来简单,却行之不易。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联合延吉二三村居委会,常态化开展文明养宠课堂、“萌宠”互动体验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居民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邻里互助解决宠物纠纷,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化解不文明行为。“以前大家意识淡薄,现在不一样了。出门遛狗不拴绳、不清粪,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居民王女士的这句话,正是文明养宠观念深入人心的真实写照。
  文明养宠,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延吉新村街道依托“文明生活秀”实事项目,通过社区共创、互动体验、多元协作、文化浸润的形式,把文明理念从单向宣讲转化为多维互动,引导居民依法养宠、安全养宠、文明养宠,积极营造人与宠物和谐共融的生活新图景,绘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画卷。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