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桨声灯影到高铁时代——五角场街道图书馆共读《北上》里的百年中国

2025-04-2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号召,五角场街道图书馆举办了以“从桨声灯影到高铁时代——共读《北上》百年中国”为主题的百姓故事汇活动。
  运河故事开篇 老街坊话家常
  近日,五角场街道图书馆夕阳红读书沙龙的成员们围坐一起,暖阳里混着茶香。
  “运河是活的,它淌过书页时是文学,流进荧幕就成了人间。”张老师以这句话为引,揭开了《北上》背后的传奇: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用一条运河串起四代中国人的悲欢。7次加印的小说让运河人家的乐观与守望从纸面跃入万家灯火。
  “后来赵冬苓编剧的电视剧《北上》也火啦!”丁老师接过话头,“运河花街六户人家的烟火气,男女主爱情线甜得掉牙,但最暖心的是——六家人守着破船屋抱团过日子,像不像以前咱弄堂里谁家揭不开锅,邻居端着菜碗就上门?”
  运河与五角场 两代人的“摆渡”记忆
  沈老师翻开泛黄书页:“小说写运河兴衰像老中医把脉,电视剧拍运河人家却像街坊话家常。但说到底,都是讲咱中国人‘一根藤上七个瓜’的韧劲儿!”
  仲老师忆起儿时的菜畦与矮房,如今早已化作玻璃幕墙折射的流云;丁老师紧接着比划起手势:“以前去朋友家串门,爬六层楼喘得像爬山,现在电梯“‘叮’一声就登顶,这可比运河里摇橹轻松多啦!”
  杜老师说,五角场的变化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现在,它不仅是上海的副中心城区,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周围高楼鳞次栉比、高端商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巫老师把五角场夜间的霓虹比作“运河里捞起的星星”,惹得满场笑声。那些消失的朝阳百货、重生的万达广场、盘旋的立交桥与地铁线,在七嘴八舌中拼贴出一幅流动的都市长卷。
  五角场街道图书馆以“百姓故事汇”作为公益阅读品牌,将持续挖掘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等多元主题,通过阅读分享等形式,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