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色赋能 医路晚晴守护银龄” 江浦路街道陈一居民区“晚晴服务团”正式启航
2025-04-27 近日,陈家头睦邻中心热闹非凡,陈一居民区“晚晴服务团”成立仪式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在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多方代表及社区居民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旨在为老年群体打造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体系。
破解老龄化困局,“晚晴”应需而生
随着社区老龄化加剧,高龄、独居及慢性病老人面临多重健康服务痛点:社区志愿团队分散如“散沙”,居民“求助难辨方向”;专业医疗知识下沉遇“水土不服”,居民“听得懂用不上”;青年中医力量与老年群体间横亘“代际沟通墙”,知识传递“卡壳”。
为破解“资源整合难、服务对接难、代际共融难”三大困境,陈一居民区牵头成立“晚晴服务团”。“晚晴”取“晚霞晴好,健康相伴”之意,以“红色党建(引领)、蓝色医疗(守护)、绿色青春(赋能)”三色为核,整合多方资源,精准回应老年群体对便捷、专业、温暖医疗服务的期盼,成为“健康社区”建设的破题之举。
三色汇智破三题,共绘医卫新图景
活动以承载居民健康心愿的“三色健康树”为引,通过“摘叶问计”座谈,三色代表围绕三大需求“对症开方”:
红色纽带串联“散沙”:陈一居委会主任姚政杰提出以党建为核心,串联分散的志愿力量,从“单枪匹马”转向“协同作战”,构建一站式服务网络。
蓝色温度融化“壁垒”: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石济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团委专职副书记马凯旋指出,医疗服务需增加“量体裁衣”的温度,用通俗语言传递专业知识,让医护真正从“高冷”变“亲民”。
绿色桥梁跨越“代沟”:上海健康医学院人人主动健康志愿者团队指导教师汪颖霞、学生代表姚鑫静分享“时光手指操”等实践经验,强调青年与老年医疗力量协作,让中医知识更接地气。
揭牌仪式上,嘉宾共浇“三色健康树”,象征三色赋能正式“生根”;党建联建签约、老妈妈医疗队与大学生志愿团结对,为服务团注入“红色驱动”与“青老齿轮”;八段锦表演将传统养生融入现场,居民纷纷跟学,气氛热烈。
三色赋能展三翼,守护银龄健康梦
下一步,“晚晴服务团”将以三色为翼,规划三大行动方向,打造有温度、有层次的健康服务体系:
红色领航:织密“零盲区”服务网:以红色党建为纽带,定期组织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整合社区内外医疗资源,推动医院、高校、社区协同发力,实现服务“不缺位”。
蓝色守护:筑牢“零断层”健康盾:新华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定期进社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提供预防指导,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绿色赋能:焕活“零代沟”银龄梦:上海健康医学院志愿者与老妈妈医疗队结对,通过趣味科普、陪伴关怀等形式,将中医养生、现代护理知识转化为老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让年轻力量在社区医疗中“落地生根”。
三色交织,医路同行。“晚晴服务团”的成立,是陈一居民区以党建引领破解老龄化健康难题的创新实践。未来,服务团将深耕“红色引领、蓝色守护、绿色赋能”,把便捷、专业、温暖的健康服务送到老年居民身边,让“晚霞晴好”的健康愿景在社区落地生根,成为老年群体的“健康守护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