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非遗印象馆”首场儿童非遗课堂火热开启
2025-04-21 当神话人物哪吒遇上天然玉米叶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非遗印象馆”首场儿童非遗课堂火热开启,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非遗印象馆”首场儿童非遗课堂火热开启。20余名青少年以玉米皮为画布,用剪裁、拼贴等传统技艺,将哪吒形象跃然叶上,在自然与非遗的交融中开启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传承之旅。
作为“非遗印象馆”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玉米皮的华丽转身”课堂以“就地取材、化朴为奇”为理念,将田间常见的玉米叶搬上创意舞台。
活动中,非遗指导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玉米叶的天然肌理:“这些卷曲的叶脉能作哪吒的混天绫,褶皱处可塑成盔甲纹路。”孩子们轻抚叶片,惊叹于自然馈赠的艺术潜力。在老师示范下,玉米叶经浸泡软化、染色固色、塑形定型等工序,从质朴农副产品蜕变为可塑性极强的创作材料。
创作环节中,孩子们化身“非遗小匠人”,对照哪吒剪纸图样精心裁剪。一名学生巧妙利用叶脉走向,将一片金黄玉米叶撕扯成火焰纹路;还有一名学生则创新使用层叠拼贴法,用深浅不一的绿色叶片构筑出立体感十足的荷叶裙摆。
活动现场,指导老师同步讲述哪吒闹海、剔骨还父等经典故事,让传统文化浸润在每一片叶片的剪裁中。“原来玉米叶也能讲故事!”孩子们举着自己创作的“三头六臂”哪吒作品兴奋地说道。
这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背后,蕴含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层考量。
据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负责人介绍,活动设计紧扣“一材双教”理念:既引导孩子发现自然材料的艺术价值,培养环保意识;又通过神话IP赋能非遗技艺,让古老传说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
玉米叶的清香与童真的欢笑交织,当孩子们指尖触碰到这些传统材料时,文化传承的密码就已悄然传递。现场家长表示,这种“手中有物、眼中有戏、心中有魂”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手工课更具文化感染力。
这场“让玉米叶开口说话”的非遗实践课,不仅让废弃资源焕发新生,更在社区儿童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延吉社区正探索出一条“非遗活化传承”的特色路径,让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