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剪影暖夕阳 五角场街道为银发族解决“头顶烦恼”

2025-04-02

  在五角场街道国权北社区的一些老旧楼道里,有一支特殊的“Tony行动队”,她们不是专业理发师,却用一套推剪工具、一颗热忱真心,为独居老人剪去“头顶烦恼”,传递社区温情。
  老旧小区的“头顶烦恼”,她们这样化解
  国权北居委会管辖范围内小区中的独居老人占比较高,小区里的房屋也多为上世纪老式楼梯房,客观上限制了高龄独居老人特别是身患基础疾病或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日常独立出行,居住在高楼层的老人外出理发由此成为了现实难题。国权北居委干部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这一民生痛点,经过两委班子深入探讨后,由吴丹丽、汤乃干、井莹组成的“银发解忧”特别行动小组应运而生。
  特别行动小组成立后,成员们各展所长:井莹自费购置全套理发工具、吴丹丽潜心钻研理发技艺、汤乃干统筹调度并负责善后清洁。小组成员每月主动上门为高龄独居老人理发,让推剪的嗡鸣声成为独居老人家中最温暖的旋律,这看似最普通不过的行动,却解决了独居老人们的实际困难,“银发解忧”特别行动小组也因此被居民亲切称为“Tony行动队”。
  一把剪刀 剪出温情瞬间
  “头发长了难受,多亏有你们!”
  辖区内居民李叔叔因突发脑梗导致半身不遂,从康复医院出院后,他因行动不便长期无法外出理发,苦恼地表示:“头发从出院后就没有修剪过,实在太难受了。”同济新苑块长王芳日常走访时得知李叔叔的困难后,会同行动小组带着理发工具上门服务,推子轻响,碎发落地,李叔叔摸着清爽的头发连连感慨:“这下舒坦多了!”
  “小吴,我还想麻烦你剪头发!”
  独居老人万阿姨近日联系居委干部汤乃干倾诉烦恼——自己住在4楼腿脚不便,随着气温回升,头发长得刺脖子,想请小吴再帮自己理个发。汤乃干立即回应:“万阿姨放心,我们这就准备工具过去!”不一会儿,汤乃干与行动小组携理发工具包上门。吴丹丽仔细为老人围上防碎发围布,边修剪银发边聊家常:“阿姨这发型剪短两公分更凉快,发尾再打薄些......”随着剪刀轻快的咔嚓声,原先蓬乱的头发变得清爽利落。万阿姨看着镜子里精神焕发的自己,拉着两人的手连声道谢,直到工作人员离开单元楼后,老人又特意拨通居委会电话:“小汤啊,太感谢你和小吴姑娘了!”
  从“小事”到“品牌” 温暖持续接力
  一次理发看似简单,却是行动不便银发老人的“刚需”。“Tony行动队”的故事在社区传开后,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求助。
  老龄干部井莹来到高龄老人王奶奶家,王奶奶的女儿拉着她倒起了苦水:“井老师,您不知道,上回我妈头发长得能扎小辫,我们兄妹三个轮流背着、扶着,折腾半天才挪到理发店......”话未说完眼圈就红了。
  “这种银发难题就该交给我们!”井莹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为老服务登记簿》,轻快地在空白页画上星标,“明天上午十点我们行动小组上门,保证让阿姨清清爽爽过夏天。”她边说边用红笔将预约日期圈成爱心形状。
  当理发围布轻轻落下,老人们扶着助老椅缓缓起身,布满岁月痕迹的指尖拂过耳后清爽的发梢。镜中映出的银发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张伯伯打趣道:“这手艺比国营理发店还讲究!”李奶奶则总爱念叨“这把年纪还能当模特儿”,眼角的笑纹里都漾着欢喜。这些温馨场景经居民口耳相传,“银发解忧”特别行动小组的金字招牌也愈发响亮。
  如今,国权北居委的“银发解忧”工程仍在延续:在每月上门理发服务,制作《为老服务登记簿》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本子里早已密密麻麻记满了如“王爷爷偏好圆寸”“赵阿姨需要左边发际留长些”等个性化备注——这些用荧光笔标注的暖心细节,勾勒着社区里的温情剪影。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