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年走进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 在城市更新中感受“新”魅力
2025-04-01 3月29日,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民晚报社与新加坡中国协会共同举办的“新活力,‘新’发现——新加坡青年看上海”活动,新加坡青年代表团一行20余人实地参访国际化开放型社区——长白228街坊,“新”年轻在这里,全方位感受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新”生活。市对外友好协会亚洲处处长唐为红、亚洲处三级调研方雷、区外事办、长白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
青年们实地参观了人头攒动的熊猫饭堂、探索回忆的工人新村展示馆、功能齐全的人才公寓、活力十足的市民健身运动中心等场所。
中午时分,睦邻社区长者食堂“熊猫饭堂”里饭香扑鼻,新加坡青年一边饶有兴趣地围观菜品和价格,一边了解用老年卡能享受的就餐优惠。
在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的历史展陈区域,老式电视机、“钟牌414”毛巾、三五牌座钟等老物件“穿越”到过去的记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28党群服务中心,新加坡青年代表团观看了228街坊英文介绍短片,并进行交流座谈。长白新村街道党政办主任姚佳晶介绍了228街坊的基本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街道为例,分享了青年与228街坊共荣的实践经验,并向新加坡中国协会青年团赠送228街坊英文画册和《228街坊:一个工人新村的焕新蝶变》书籍。上海明悦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胡小华以228街坊城市更新为例,分享了上海城市更新特别是风貌保护相关体会。
来自新加坡的4位青年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在228街坊的所见所闻。新加坡青年代表团团长、新加坡中国协会理事、青年分会会长翟梓涵表示,“90后”的他出生于天津,并在天津的姥爷姥姥家生活了三、四年。他说:“我小时候见过这些物件,装修布置风格很相似,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来自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大三学生蔡嘉易特别喜欢“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这让社区变得更多元、更有凝聚力,居民能享有高质量的社交。”新加坡国立大学大一学生芮定鸿补充道,采用综合性设施有助于资源优化,这对寸土寸金的地段尤为重要,新加坡也是如此。
正在攻读博士的赖文川十分认同228街坊的新旧融合。在他看来,这里既保留历史记忆,也看重当代生活实际,符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这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借鉴。
作为一个国际化开放型社区,今年以来,228街坊已接待包括“身边的国际社区”等多个外国参访团,长白新村街道将持续敞开怀抱,生动讲好228街坊的中国故事,全面提升参访团现场体验感和便捷度,致力于能让国际友人在我区历史与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更深层的交流体验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