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冠战争”到阳光密码 四平路街道一小区物业在基层治理中助力破局
2025-03-26 在四平路街道,一个房龄逾二十年的小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同济绿园小区,这个拥有150棵香樟树、绿化覆盖率高达40%的老小区,用三年时间将基层治理难题转化为创新试验场:从香樟树修剪引发的邻里纠纷,到“阳光码”共治系统;从热闹的“便民服务周”到丰富多彩的小区活动。这里的故事,折射着小区治理现代化的微观实践。
一棵香樟树背后的治理突围。2024年5月,同济绿园小区物业办公室的投诉登记簿上,关于树木遮光的投诉量归零。这个数字终结了长达七年的“树冠战争”——150棵肆意生长的香樟树曾让低层住户常年不见阳光,顶楼居民却担忧过度修剪破坏生态。
“在居委会和业委会的牵头下,我们组建了树木修剪摸排先锋队。”物业经理吕东亚展开工作日志,上面记录着多次入户沟通、多场协调会、5版修剪方案。这支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构成的队伍耗时半年完成的评估,最终采用“回缩修剪法”对50棵问题树木实施精准手术。学习强国平台也记录下了这个基层民主协商的样本。
“阳光码”重构社区信任体系。去年下半年,小区公共收益明细表首次通过“同济绿园阳光码”实时更新。每笔停车费收入、每项维修支出,连同公摊水电费的算法公式,都在云端向业主透明开放。“过去总怀疑维修基金被挪用,现在扫码就能追溯每笔资金流向。”物业经理小吕展示手机界面,系统公示数据。
新年开工首日,社区里飘出阵阵咖啡香。物业人员端着热饮、问候,一杯杯暖心的“新年第一杯咖啡”,让老人与年轻白领在寒暄中打开了话匣子。到了三月,带着晨露的花束又悄悄出现在进出小区的女同胞手里——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正是同济绿园物业团队“温度服务”的体现。
去年六月和九月,由物业组建的活动现场,磨刀师傅的吆喝声、缝纫机的哒哒声、义诊医生的叮嘱声此起彼伏。从磨刀修车到缝补衣物,从健康义诊到金融咨询,把“党建联建惠民生”的口号化作了看得见的温情。最特别的当属夏夜露天影院:当《花木兰》的片头曲在网球场响起,抱着小零食的孩子、摇着蒲扇的老人、刚下班的年轻人,像从前弄堂纳凉般自然地聚在一起,荧幕光影映亮了一张张笑脸。
同济绿园的经验正在产生涟漪效应,物业服务团队建立了“参与式治理”的手段。这种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模式,破解了物业与业主的“零和博弈”困局。站在小区中庭仰视,香樟树的新枝在蓝天划出优美弧线。修剪后的树冠既保留了生态功能,又让阳光洒满每个阳台:在秩序与活力间寻找平衡,让每个同济绿园的居民都能触摸到文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