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用”闭环 让殷行流动党员有位有为
2025-03-13 殷行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在流动党员排摸、接收、纳管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形成“管”“育”“用”闭环。截至上周,殷行街道线上累计流入党员120名。
“管”实 筑牢管理基础,确保流动不“流失”
自2023年9月开启线上流动党员校核对接工作以来,殷行街道强化组织管理,不断优化流程,加强联系沟通,建立了“一周一清”的工作机制,逐名电话联系党员本人或其党组织联系人,根据对接实际情况,审慎判断纳管与否,对于纳管的党员,明确告知其纳管支部信息、党员权利与义务,督促党员去支部报到,落实专人负责机制,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党员撒三立同志党组织关系在云南老家,回族人,现居住在开鲁路320弄居民区,2024年2月从殷行街道工农新村居民区流入工二(4)居民区。在工农新村居住期间,撒三立主动向居民区党总支报到,说明个人情况,成为工农新村纳管的流动党员。后因居住地变化,流动关系转移,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党务专职老师第一时间通知被流入地居民区党总支,并介绍其基本情况。随后,原居住地居民区党总支主动联系被流入的居民区党总支,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做到衔接有序、信息畅通,并做好动态台账的转移与管理,确保党员再次流动不流失。工二(4)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联系撒三立本人,鼓励其尽可能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等党内学习和社区公益活动,发挥好自身维修电脑的技术特长为社区居民服务。
“育”好 优化教育供给,推动学习不“掉线”
街道成立街区党支部以来,新就业群体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和关心关怀工作是街区书记放不下的心头事。为此,街区书记一次次走访入户,以“铁脚板”和“真诚心”获取了街区的“真实底数”。市光街区的彭玲芳书记收到了6份沉甸甸的入党志愿书,并有2名流动党员到支部报到。虽然仅有2名流动党员,可党员学习教育一样不能少,每月邀请他们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考虑到流动党员平日忙,指导帮助他们运用线上平台开展常态化学习。党员陈志文在参加了街区党组织的文艺党课后倍感温暖,表示自己来上海打拼这些年,忙于工作和生计,不曾有机会静下心来参加组织生活,以后组织有召唤,一定多回“娘家”接受思想洗礼与教育。
这种“社区+街区+居民区”上下贯通的党建模式,扩大了资源的有效供给,为流动党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便捷的活动场地等支撑,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处于“在线”状态。
“用”活 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不“缺位”
流动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力量,殷行街道通过强化组织归属、创新参与机制,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李书奎是殷行一家火锅店店主,是工农街区党支部的一名流动党员,也是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殷行街道分会的副会长。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活动,自掏腰包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温暖,为环卫工人送春节团圆水饺,经常使用私家车帮助分会运送物资等。李书奎常说殷行让他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他也要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将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如今,他们全家都在殷行扎下了根,他自己也在与社区的双向奔赴中,将他乡变成了故乡。
殷行街道通过以“管实”筑牢组织根基、以“育好”激发内生动力、以“用活”彰显先锋价值,既破解了教育管理难题,更激活了服务发展效能,推动流动党员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让流动党员真正成为联通城乡、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红色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