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议事厅——新江湾城街道年轻社区走好为老服务升级路

2025-03-03

  去年年底,新江湾城街道第二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清流环二路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开启试运营,周边的老年人从此有了新去处。
  如何在一个年轻的社区做好为老服务?为老服务中心运营一个季度以来,周边老年人感受如何?社区居民对为老服务中心还有什么新期待?近日,新江湾城街道2025年首场“家门口的议事厅”基层民主议事活动在清流环二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展,聚焦老年人如何“吃得好、玩得好、养得好”,街道邀请居民代表“看、听、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督、议、评”,共同为提升“家门口”的为老服务献计献策。
  活动开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地了解中心的运行情况,现场查看食堂菜单、为老设施配备,对清流环二路为老服务现状有了直观的了解。
  参观结束后,代表委员、为老服务中心运营人员和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展开了面对面深入交流。
  大家觉得社区食堂怎么样算“吃得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问题刚一抛出,就引发在场居民的热烈回应。
  来自政青路的陈叔叔说:“家门口有这样一个社区食堂非常方便我们老年人。这里硬件条件好、环境卫生好,但菜品的口味不是很稳定,希望能够保证菜品的质量和味道。”
  国安二居委的陈阿姨经常和团队姐妹在社区食堂聚餐,“希望能够增加落座后‘扫码点餐’服务,定期更换菜单,多开发新菜品。”
  还有爷叔说到,“最近刚推出的送餐上门服务非常好,老年人肠胃弱不能吃冷的,希望能够做好菜品的保温。”
  听了大家的意见建议,社区食堂管理方现场回应,将根据居民的意见对菜品口味进行调整,坚持每天菜品留样,保证食品安全,并定期开展新菜试吃、问卷调研等活动。
  能不能实现家门口配药拿药?
  以往国安路片区居民如果想看病后马上拿到药,要跑到离家2公里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非常关心能不能在家门口“只跑一次”就完成看病、配药和取药。对此,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俞斌介绍,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清流环二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三楼的健康驿站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运营后,将与星汇社区卫生服务站错峰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已在附近政立站点(政云路220号)开设药房,提供常用药配药、中医理疗和康复等,居民可以“家门口”便捷的配药取药了。
  街道今年为老服务有什么新举措?
  为了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社区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可及,街道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科学布局养老设施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等多元服务,以高品质服务供给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街道未来的为老服务有哪些新亮点时,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周宇回应,将根据居民的建议和需求,继续升级清流环二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加超市购物以及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同时依托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组织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街道还将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动社区陪诊师服务、开展家庭成员居家照护培训、关爱独居老人等,让为老服务更加“贴心、暖心、温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热烈的讨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自身感受、社会经验、专业领域出发各抒己见。
  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康为:“家门口的议事厅”是区人大“人人议事厅”在街道层面的延伸,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代表可以更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发挥代表职责、履行代表作用。希望街道相关部门认真研判居民意见建议,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家门口的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
  区人大代表、上海小邻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志华:希望以为老中心为立足点,把各类服务推送到居民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同时建议增加智慧养老和家庭适老化改造设施、辅具的体验区,让老年群体直观感受智能化的便捷。
  区政协委员、上海水到渠成科技产业研究院院长魏雪飞:“家门口的议事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形成“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协商氛围。希望街道在为老服务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柔性处理居民不断生成的新需求,作为政协委员将持续关注群众诉求。
  区政协委员、上海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小娟:建议社区食堂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更多体现公益性;对积极参与为老服务的志愿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作为激励;进一步健全“品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晚年幸福成色。
  针对代表委员的建议,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为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食堂品质,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不断拓展和延伸新时代的社区为老服务。
  下一步,新江湾城街道将继续建好“家门口的议事厅”这一基层民主议事平台,充分调动社区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听取居民心声,破解民生难题,展现新江湾城街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