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路街道——暖“新”同行

2025-02-08

  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2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名、“两企三新”党组织80多个、“两企三新”党员近900名……通过全覆盖走访排摸,定海路街道对辖区内的新就业群体情况有了更加准确的掌握。队伍日益壮大、流动性强、诉求多元,新就业群体的特点明显,如何引领好这一群体,持续增强他们的社区认同感、融入感?定海路街道以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为抓手,努力提升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水平,积极回应“新”需求、“新”关切,推动“新”发展、“新”融合。
  精准排摸,了解需求点
  通过全覆盖走访排摸,街道在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类“两企三新”情况的基础上,落实“多格合一”“一网格一阵地”要求,健全四级党群服务阵地架构,建立爱国街区党支部、复兴街区党支部、腾越街区党支部等党组织,用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渗透性实现对社会的统筹和统合,力争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努力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各个街区党群阵地则围绕28项需求清单、16项资源清单和21项项目清单,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服务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需求,3个街区党支部协同 “网格七员”开展多轮组团式走访,用“流动办公桌”的方式将服务窗口前移,为他们送去1000多套“三个一”联情包,即一张联“新”服务卡、一份聚“新”服务册 、一系列惠“新”资源清单。在日常走访中,他们还注重做到“三送六问三留意”,即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问党务、问近况、问发展、问人员、问诉求、问感受;留意新就业群体的所急所盼,留意有哪些长处和特色,留意有哪些闪光点及微善举,同时努力形成“排摸—收集—处置—反馈”的工作闭环,“把服务送下去,把需求记下来,把亮点展出来,把问题解决好”,及时倾听心声,回应诉求,优化无形的服务网。
  竭诚服务,回应关切点
  位于波阳路创业园区的美团隆昌站“HUI新屋”党群服务站是区域内广大骑手的温暖港湾,由定海路街道党工委和美团(上海)党委通过“街企联建”共同打造,该站先后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正能量的骑手小哥。
  来自河北沧州的骑手小哥宋宗飞于2021年7月入职美团隆昌站,平时的他工作兢兢业业,积极上进。然而,他不仅是一名普通的骑手小哥,更是一位英勇的救援者。2024年1月27日傍晚,一个看似平常的晚上,宋宗飞正要驶过长阳路与临青路的交叉口,一辆车侧翻在地,父母和孩子都被困在里面,车尾排气管正冒着浓烟。他担心车辆随时可能会起火,就立刻停下电动车,快步跑了过去。他试图打开侧面车门 ,却发现车门因为撞击而变了形,根本无法打开,一家三口逃生变得异常困难。宋宗飞没有放弃,他让车主尝试打开上侧车窗,他则用力把住车窗,小心翼翼地将小女孩从车内抱出,然后帮助她父母爬出车窗。看着一家三口安然无恙,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听到消防车和救护车的警笛声渐渐接近,宋宗飞默默地骑上他的电动车,继续他的派送工作。
  据了解,隆昌站以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优秀骑手为依托,探索打通新就业群体加入党组织的途径,形成了“站点培树—园区党组织考察—街道社区党委发展”的工作机制。街道通过跨部门、跨领域整合资源,积极回应新就业群体需求,为他们提供多元化服务,从他们“微心愿”所涉及的个人、子女、家庭三个维度入手,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工作在云上,行走在路上”的这批人也拥有自己的“娘家人”。
  在联系走访过程中,街道了解到有些快递人员子女假期来沪,然而父母却因生计奔波无法陪伴照看。于是,街道通过团委、妇联等部门的活动,将这些小朋友覆盖进去,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全家暖心。2024年暑假,美团骑手刘女士早早就开始为许久未见的孩子们规划起暑期生活。“答应过孩子们,要带他们来看妈妈打拼的城市。”刘女士曾向孩子们许诺过,然而,忙碌的跑单生活又让她担心自己没法好好带娃。如何在难得的团聚时光里给孩子带来美好的记忆?在定海路街道开展的一次新就业群体走访慰问及座谈活动中,她提到了自己的烦恼。为了不让孩子来上海却“宅”在出租屋中,经街道群团部门牵线搭桥,刘女士的儿子成为了街道暑托班的一位小小志愿者,小女儿则参加妇联“益TONG行”家庭教育共育课堂活动。“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有了着落,不用天天窝在家里看手机,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受到了照看,我‘跑单 ’更加安心了。” 刘女士十 分开心地说道。
  挖掘拓展,营造融入点
  从“HUI新屋”到海创坊,再到各个党群服务站,在定海路街道,包括企业园区的会议室在内,除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一站式服务外,通过建设“宜学型”站点,街道还链接整合市、区、街道党群活动资源,为“两企三新”和新就业群体提供课程和场地,打造学习活动的“主场”。街道定期邀请“老杨树宣讲汇”讲师团,以推进会、专题讲座、“红链”沙龙等多种形式,为新就业群体授课答疑,实现理论共学、新知共享、情感共通。
  与此同时,街道还结合新就业群体的特点,发挥其治理作用。比如,启动“焕新社区,活力定海”社区治理学堂、社区治理服务联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聘请外卖骑手作为创全巡访员,共同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组建“骑士志愿队”,为社区内的高龄、独居、失独老人提供关爱服务;打造“两企三新”女性“共享驿站”, 搭建交流议事平台,畅通治理协商渠道,营造更有温度的归属感。
  在复旦软件园、顺平路等园区街区,街道引导企业为骑手开辟晨会专区、服务专区、特惠商家联盟等,并引导骑手做好环境与秩序维护;通过人民建议征集、街区治理委员会等,倾听新就业群体工作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通过“四联”工作机制,逐渐打破社区、园区、商圈等有形的围栏和无形的隔阂,努力营造新就业群体共商共治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