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棵松杯”示范型社区基金会共建调研评审会召开

2024-07-25

  近日,“壹棵松杯”示范型社区基金会共建调研评审会在抚顺路社区睦邻中心微聚场召开。上海市民政局慈善事业处处长赵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娅嫣,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唐有财,壹棵松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陆方舜、仁德基金会研究总监丁杨阳、社会工作办公室史冀及原点中心参加调研,四平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孟海勤出席并做汇报。
  赵宇强调,社区公益基金会在需求回应、群众动员及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治理和管理结构既规范又灵活。
  他提出,社区公益慈善发展需要生命力的五个特性,即工作使命的公益性、服务对象的丰富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运作主体的灵活性以及立足于本地影响力的在地性。同时,他明确了社区公益基金会功能发挥的四个主要方面:社区议题的倡导者、问题回应的资助者、慈善资源的运作者以及慈善合作的推动者。赵宇还对未来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工作部署与展望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鼓励各社区公益基金会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成为社会慈善扩大覆盖面的阵地和实践载体。
  徐娅嫣介绍了四平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内部构架和日常运行模式。她指出,基金会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安排下,充分动员辖区内公益参与力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既体现了自主性、灵活性,又保持了规范性。特别是在动员社区群众参与方面,相较于行政力量,基金会拥有自身的专业和资源等优势。她希望基金会在此次示范调研中能够充分吸取专业督导建议,进一步发挥自身功能和优势。
  唐有财详细介绍了调研的背景与意义。他指出,上海市作为社区公益基金会发展的前沿阵地,已注册成立90家社区公益基金会,并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涌现出众多表现突出的典型。为持续激发社区基金会的活力,展示其特色优势,本年度特别设立了“示范型社区基金会共建”板块,旨在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各地社区公益基金会的运行状态,推动其更好发展。
  孟海勤围绕调研评审指标,从品牌体系、日常运营、资源筹措、五社联动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全面汇报了四平社区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的公益探索与实践成果。特别是通过微创投“益汇四平”社区公益基金资助计划、“亲近社区乐活四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实践等,展现了四平公益基金会在动员社区群众参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共建规划督导交流环节,唐有财、陆方舜、丁杨阳等专家分别从专业团队、机制建设、品牌打造、志愿者管理、行业交流及基金会发展困境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督导建议。
  近年来,四平社区公益基金会秉持着“人人公益 汇善成流”的价值观,通过向企业、社区及居民筹集资金,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救助项目,开展有关社区公共设施改善、公益组织培育、社区自治共治等公益项目。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