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路街道一拆一建 老街焕新颜
2024-07-08 鞍山路地处四平路街道鞍山商圈的中心位置,这里沿街商铺集中,烟火气繁盛,是老杨浦人心中的宝藏马路。而隐藏在鞍山路沿街骑廊下的底商,为了扩大经营面积,擅自占用公共走廊向外扩建,导致走廊被阻断,不仅侵占了城市空间,还影响了街区整体风貌。为了还路于民,提升街区面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违建线索后,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该区域违法建筑的治理工作。
仔细梳理,排查追溯打好基础
鞍山路沿街骑廊下的违建在十余年的使用中,由于权属关系混乱、租赁关系的频繁变更、原始材料缺失、实际使用者不配合等问题,使得拆违工作充满挑战。面对这一难题,执法队成立青年拆违攻坚小组,下决心啃下“硬骨头”。历经数月的仔细梳理和缜密调查,确定了该处总共存在15处违建,共计约200平方米,涉及零售、食品、理发、广告等多种经营业态。期间,由于部分商户存在层层转租,实际经营者对房屋原始情况不熟悉,产权人在国外等因素,给实际拆违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严格治理,细化策略靶向施策
青年拆违攻坚小组迎难而上,在了解到违建的基本情况后,采用分类治理、靶向施策的策略,展开了一场拆违攻坚战。
第一步:耐心普法,商户自拆
执法队员迅速出击,分户包干,积极走访,先讲政策法规,再讲形势情理。在这过程中,有一家商铺正经历装修,执法队员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其在装修过程中主动将违法建筑拆除。当事人起初态度强硬,坚决不拆。然而,执法队员并没有放弃,他们反复上门,释法析理,还帮他分析了拆违后的长远利益。在执法队员的耐心劝说下,当事人终于转变了态度,同意了自行拆除。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最终有4家商铺在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后,同意自行拆除违建。
第二步:复杂权属,依法查处
经前期调查了解,约有半数的门店业主不在上海,且不配合调查。其中有一家商铺经过多层转租,权属关系混乱,实际经营者对房屋原始情况一无所知。同时,该商铺的产权人还远在加拿大,无法直接联系。执法队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不见面”“无法见面”的当事人、相关人反复联系。经过不懈努力,厘清了权属关系,在多次劝导无效的情况下,予以立案查处。最终,在法律的威慑下,6处违建得以顺利拆除。
第三步:助拆申请,温暖人心
在拆违过程中,还有5家商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自拆。面对这种情况,执法队员并没有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而是主动与商户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在得知商户自行拆除确有困难后,执法队员主动提出助拆申请,并在街道的协调帮助下,组织专业队伍帮助商户拆除了违建。这种人性化的执法方式不仅赢得了商户的感激和配合,也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长效管理,微更新赋能老街展新颜
综合行政执法队在拆违过程中,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既统一手势,完善拆违程序标准;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化整治政策路径,让拆违工作有力度也有精度。经过数月的努力,15处违建全部拆除,鞍山路沿街空间得以释放。
沿街面还路于民后,下一步如何重塑街区风貌?四平路街道抓住这一契机,对鞍山路沿街区域进行微更新,进一步提升鞍山路“颜值”,营造有辨识度的街区格局,保留烟火气,增添鲜活气,打造更加精细、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城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