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进社区 让居民从“心”出发 更有“医”靠

2024-06-27

  健康在社区
  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五角场街道始终将居民的健康福祉放在首位,不遗余力地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创新的方法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硬件设施方面,建立市民健身房,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专业的健身场所。在软件服务方面,街道不断推出各种健康促进活动,如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医生义诊服务,致力于全方位地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心家园”名医进社区
  6月,五角场街道携手"心家园"名医进社区项目,在"人人讲堂"这一社区文化平台,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直播活动。分别邀请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铁岩医生,与区市东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冯六六医生,两位专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解答健康疑问,传播健康理念。延伸的直播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享受到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服务。
  科普内容一览
  心脏病=冠心病吗?
  李铁岩医生指出心脏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冠心病作为后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约为10%。它的产生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不良饮食、吸烟、饮酒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逐渐增多,其中冠心病尤为突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增加适量运动。
  此外,冠心病的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手术方式更加微创,如通过小切口或机器人手术完成复杂的心脏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李医生提醒,心脏疾病可能表现为胸闷、胸痛或心悸,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病,一旦发生此类症状,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公众应提高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问题。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冯六六医生表示高血压与心脏病关系密切,可以通过适当管理做到可防可控。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季节变化等,因此降压药物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医生建议,血压控制应平稳、长期维持,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迅速降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标准因个人身体状况和年龄而异,例如75岁以上老人,血压控制标准相对宽松。若血压突然升高,应首先寻找原因,如情绪波动或生理需求,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药物没有耐药性问题,但需定期复诊以调整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是重要的常规检查,虽不能100%检测出心肌缺血,但对心脏问题的诊断至关重要。心脏病的前兆包括胸闷、胸痛、心慌等,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由心脏问题引起,如肺病、食道问题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对于血管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75%以上时,通常建议放置支架,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管功能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支架无具体年限限制,维护得当可长期使用。放置支架后,患者需长期服药并控制危险因素。
  这两期科普直播活动,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传递,更触动了居民的心灵。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如何预防冠心病、如何科学判断自身情况等实用信息。这些健康知识将引导他们养成更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名医进社区活动充分体现了街道对居民健康的深切关怀和对社区发展的长远考量。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五角场街道正在为居民打造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