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新村街道赴东明路街道开展联组学习
2024-06-24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不断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月21日下午,长白新村街道赴东明路街道开展联组学习。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孙辉,东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沈春雷出席会议并讲话。长白新村街道区管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东明路街道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孙辉表示通过线上学、介绍学、现场学“三学”,充分认识到东明路街道所具备的最年轻化街道、最具活力队伍、最系统性规划引领及最具生命力创新品牌的“四个最”的特点,并指出东明路街道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探索上,把共治力量转化为发展势能、把群众需求转化为项目质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组织引领转化为红色动能,走出了一条东明特色的治理之路。同时他强调,基层治理的关键要素是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价值是以人民为中心,长白新村街道全体同志,要进一步深化拓展今天的联组学习会的成果,借鉴东明路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
一是要提升治理“温度”,以“小阵地”融合“大服务”
围绕增强“两个功能”的目标,全面统筹推进“1+2+16+X”社区党群服务功能体系建设,深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228街坊党群服务中心“两化两式”纵深融合工作模式,着力解决两大中心资源整合效率最大化、空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服务的项目化运营如何达到市场化成熟运作效果等问题。
二是要提升治理“密度”,以“小网格”汇聚“大力量”
着力孵化“一街一坊”街区党建联盟,以街区治理深化网格治理新格局。将人才公寓、居民区等居住形态同商圈市场、公立医院等非居住区域集约纳管,深化街区治理委员会与议事平台功能,签订街区自治规约,赋能环境保障、数字哨兵、“三安”联动等多条线力量,不断提升品质街区的软实力。
三是要提升治理“梯度”,以“小天地”实现“大作为”
坚持以杨浦“四敢精神”为内核,围绕“高度、宽度、深度、硬度、效度”“五个度”目标,做好干部队伍能力实践培训和梯队建设。在“1+2+N”社区干部培训体系基础上,继续加大内部挖潜与外部引进,做好专业团队牵引与群众力量发动的“双结合”,锻造高质量的基层治理队伍。
四是要提升治理“效度”,以“小项目”彰显“大民生”
聚焦靖宇东路街区与228街坊,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纽带、数治为支撑、法治为保障、管理(管治)为托底,开展五大共生行动。在区域化党建方面,持续深化“三环”党建品牌项目,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城市更新、创新策源三大专项行动,形成“21+26”合作项目,持续打造社区校区园区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沈春雷指出,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工作目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着眼于“政治引领”
强化目标愿景,定期评估修订《“宜居东明”人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五个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强化组织引领,完善“5+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构建“街道-片区-居民区(街区)-微网格-楼组(商户自治小组)”五级组织架构,对应打造五级治理平台;强化机制引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探索建立各类议事协调机制,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生机活力。
二是着眼于“实践推动”
聚焦多元共治,让群众成为东明社区这个舞台的编剧、制片人、演员;聚焦破解难题,围绕民生痛点做工作,在精品城区建设中啃下违章建筑拆除等“硬骨头”;聚焦长效管理,着力实现参与式治理、依法治理、街区治理、物业治理、社区创业等工作长效发展。
三是着眼于“能力增效”
坚持精准赋能,深化“强头雁、带群雁、育雏雁”培训工程;坚持实践历练,将急难险重任务考验、中心工作锤炼和基层墩苗磨炼等作为培养历练干部的重要举措;坚持严管厚爱,树牢奖优罚劣、管在日常的鲜明导向,抓好队伍建设。
联组学习会上,东明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卓菁、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静、社区管理办主任茆正伟围绕学习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交流发言。
会前,双方开展现场联合调研,赴灵岩南路街区和街区发展中心、三林苑小区及东明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实地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