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路街道“四个一工作法”践行基层治理
2024-06-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出“四个一工作法”。
一条主线:党建引领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社区
居民区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做深做实以党为核心的“同心圆”,领导“三驾马车”,紧密依靠群众组织、楼组长、志愿者等队伍,共同做好基层治理。
适应新趋势,通过“党建+文化”等形式,不断总结基层党建创新模式的经验,将党建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小区日常事务中。
一个原则:民主协商
社区治理实质上是社区协商民主治理
随着社区治理深入推进,对协商民主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衍生出了社区议事厅等协商形式,逐渐成为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完善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制度安排。
在党建引领以及社区“两委”指导支持下,楼栋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升楼栋居住环境,推动协商进一步下沉,促进邻里关系和谐,是一种社区精细化治理方式。
现实生活中的居民诉求多种多样,很多是关于个人生活、邻里关系、楼门设施等方面,楼门内的诉求通过楼门居民参与协商解决,以自治形式可以高效便捷地满足居民诉求。
一张网格:细化网格
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细化网格,明确了组成社区“网”的大大小小的社区“格”,形成协同共治、各尽所能的小区网格化治理格局。
借助社区云、微信群,鞍四(1)居民区不断细化网格。细分居民、业主、租户、老人、儿童、年轻人的人口网格,自然小区、楼栋、户的空间网格。
党员群、楼组群、物业&居委群、“三驾马车”群等微信群是“接诉即办”行之有效的平台。居民产生诉求、提出诉求,居民志愿者、党员、楼组长等接收诉求,并向组织反馈诉求。社区党组织领导多方一起解决诉求,构成 “即办”工作机制。
两委班子、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在各网格中担任网格长。党组织和党员深入网格,带动居民。党小组也建在网格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正能量。社区党组织负责将社区内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一线工作法等多方资源统筹联动起来,下沉服务网格推动资源和服务有序流向居民,今年,文明楼道正在陆续打造,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也在积极筹建中。
一种模式:互助合作
文化活动、社区志愿、邻里守望等互助合作模式,构成鞍四(1)小区居民组织化的基本形式。
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愿精神,居民汇集起来自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志愿行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注和培育下,鞍四(1)居民区多年来,形成各类群众组织,读书会、合唱团、沪剧班、乒乓队各得其所。团队成员、活动内容、时间与场所都比较固定,共同构成小区有效的自治组织体系。“邻里守望”更是传统美德,与志愿精神有机结合,表现为居民之间更高境界的日常生活中的互帮互助。
通过党建联建,积极融合专业社会组织、外部企业单位力量服务小区居民。社区公益基金会、老促会等单位多次进小区办活动,与社区老人密切互动,促进了居民间的交流,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增强,“主人翁”意识提升了,自觉关心起社区事务。在共建单位的支持下,小区每两周一次的便民活动持续进行,各单位扛起社会责任,小区居民得到实惠,收获幸福。
“四个一工作法”有效地将党建引领、民主协商、细化网格和互助合作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了党员的先锋模范效应,而且通过民主协商和细化网格,将居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解决社区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将继续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和深化“四个一工作法”,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