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街道“青春期异性交往”主题教育课堂
2024-06-03 为促进辖区内儿童健康成长,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以健康、阳光的心态建立同辈交往关系,大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以“童YUE桥”品牌为载体,走进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开展了一场“青春期异性交往”的主题教育课堂。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初二全级各班师生参与本次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开放大学教师张佳昊老师来为学生们讲授青春期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建立科学、合理的同辈交往关系。
活动现场,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自己在青春期中的困惑。张老师针对一些常见的青春交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为同学们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并萌发出对异性的好奇,此时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特别敏感,这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常性心理现象。张老师分别讲述了青春期性心理发育的三个阶段:(1)初期:疏远,更喜欢跟同性同学在一起,对与异性之间的感情有厌恶或回避。(2)中期:接近,开始对异性有好感,希望跟异性接近,倾向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但还较为害羞,不会深入接触。(3)后期:爱慕,萌生初恋,值得关注的时期。此阶段的青少年对异性方面的信息和感受十分好奇。张老师强调,好的同伴关系,对青春期很重要,在日常交往中要建立合理的同辈交往关系,把握适度的原则。
要注意
广泛交往
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有利于避免别人误会。对异性也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
群体交往
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鼓励众多男生女生在一起,从而帮助孩子不像面对单个异性那么紧张,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我。
自然交往
同等对待,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所思所想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局促紧张。
适度交往,男女有别
如果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注意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既不交往过密,又没必要过分回避,只要做到心中无愧,言行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
本次培训,张老师不仅帮助学生们更加关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接纳自我,还指导孩子学习和同辈交往、异性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建立交友信心,传授交友技巧。
花开须有时,唯有静待之。大桥街道未保站将继续多方位探索青少年心理需求,通过“童YUE桥”品牌活动,为辖区孩子、家庭、学校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守护孩子的“花期”,让祖国的花朵盛开更加鲜艳、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