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润童心 国风进校园

2024-05-21

  为更好地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俗文化,宣传普及非遗知识,近日,大桥街道桥之家社区睦邻中心宁武路分中心携手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开展“非遗润童心 国风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文化活动,让全体师生领略国风魅力。
  活动在武术表演中揭开帷幕,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表演,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接着,便到了此次活动的重头戏,非遗游园会。
  面塑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面塑,俗称“捏面人”。通过“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小竹刀在老师手中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花鸟、人物、吉祥物等形象跃然指尖、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学着老师的样子,根据个人的想象亲手制作面人,一块块色彩斑斓的面团,瞬间在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动物形象,现场气氛热烈而和谐。
  剪纸 方正若布棋,皎白犹霜雪
  对同学们来说,剪纸是动手性最强,也是最熟悉的活动了。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非遗传承剪纸老师的演示,同学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纷纷感叹老师的巧手和巧夺天工的技巧。
  蛋雕 刀留千秋影,笔绘众生妙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一双巧手、一个世界……海派蛋雕集南北之精华,汲西方之技艺,集中了民俗、民风的广泛题材,体现了人们祈盼“福、禄、寿、喜”的美好愿景。在老师讲授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蛋雕的基本绘画和雕刻技法,掌握方法后,同学们亲自尝试,原本光秃秃的蛋壳瞬间变成一幅幅刻有山水花鸟的装饰作品。
  拓画 行云流水,跃然纸上
  拓画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特殊印刷技术。把干净的纸张覆在刻印好的拓片上,通过拍打、捶打等步骤,让纸张贴合紧密,再蘸取朱墨少量多次地拓均匀,拓印画就完成了。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讲解,同学们也按捺不住迫切尝试的心,将各种各样的图案拓在纸上,现场气氛其乐融融,让同学们深刻感悟了非遗的魅力。
  糖画传承千年的甜蜜,以糖为墨的糖画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活动现场,老师以铜勺为笔,以糖为墨,凝神运腕,在石板上抖、提、顿、放、收,随着屡屡糖丝飘下,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便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同学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手握着勺柄,用糖作画,转眼间生动的图案造型跃然“纸”上,看着亲手制作的糖画,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投壶 暇日宾朋集,投壶雅戏同
  “投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宴饮礼仪活动。它起源于古代的射礼,后演变为古代流行的民间娱乐游戏,其集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古代活动,不仅考验参与者的技巧和策略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礼节和谦逊的重视。即使是现在玩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精准的瞄准能力,则难以投壶精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仍沉浸在活动的喜悦中。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了非遗文化,更培养了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关心、热爱非遗、国风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