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打造微花园 居民幸福收获“小美满”

2024-05-20

  “你看小狗在叫,树叶会笑,风声在呢喃,不如好好欣赏一秒迷迷糊糊的浪漫……”漫步在江浦路街道恒阳花苑小区“同心”党建微花园的步道上,眼前的景色仿佛是歌曲《小美满》的歌词照进了现实中。
  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提上日程”
  岁月的洗礼,让恒阳花苑小区内的一块公共空间问题逐步显现:休闲椅破损、景观墙老旧、植物生长杂乱……除了肉眼可见的问题,恒阳花苑小区还有高层住宅小区存在的“通病”:小区互动空间不足、居民之间互动机会少、邻里关系淡薄。
  江浦路街道为了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打造微花园特色党建品牌为契机,深入调研居民小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可感受、可参与、可持续的社区新型绿色展示和互动空间,解决恒阳花苑小区公共空间的问题被“提上日程”。
  挖掘资源力争功能“面面俱到”
  为了顺利推进工作,江浦路街道专门成立了党建微花园工作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该项目。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首先通过开展社区微讲堂传播先进社区治理和更新理念,向居民介绍项目的意义;项目小组再根据恒阳花苑小区居民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残障人士等人口特点,联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建立沟通和合作关系,为后续微花园的设计和维护打下基础。
  在改造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组织党群议事会,邀请党员和居民代表一起参与设计稿的讨论,向小区内白领、老人和儿童、学生征求意见,形成设计稿的反馈,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和融合改造方案。通过让居民共同参与探索共建共享式的微花园的治理模式,开放“种子驿站”,鼓励居民自行种植并认养绿植,允许认养人在栽种好的树木前竖立名牌或卡片,唤起居民归属感。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废物利用活动,制作彩色瓶盖墙、纸杯折叠伞、雪糕棒手推车等趣味装置,装点微花园的五面艺术墙和货架,居委会还鼓励居民拿出自己的才艺作品在橱窗展示。
  党建微花园以“艺墙美术馆”为主题,打造“党建艺术墙”“亲子活动角”“睦邻花圃”三大空间。其中“党建艺术墙”的宣传内容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党章、创文宣传标语、楼组党建情况等;“亲子活动角”设置货架展示青少年手工制作作品;“睦邻花园”打造开放式“花园议事厅”和“睦邻杂货铺”。为了让居民更有归属感、获得感,还开展了一次征名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向居民征集微花园名称,并最终确定为“同心”党建微花园。
  改造后的“同心”党建微花园
  自治共治筹资方式“五花八门”
  从最初的“提上日程”到“最终落成”,“同心”党建微花园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小区居民眼前。接下来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运营维护资金从哪里来?以日常活动挖掘和推动自治,居委会通过定期在微花园开展居民“义卖”等活动,将所得资金用于微花园的维护和修缮,居委会还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如遐福养老院和昆明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微花园后续维护和治理。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逐步让居民从“与我无关”的冷漠和无感,发展到“自建自享”的满足和参与。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举手之劳”,维护微花园环境。持续以“春燕衔泥”的作风进行“微更新”,持续拓宽党建微花园的服务范围,利用筹措来的资金逐渐增设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等设施。
  党建引领,居民参与,恒阳花苑“同心”党建微花园的成功建设让居民收获“小美满”。以开展活动激发居民持续参与的动力,以日常活动发掘积累社区自治力量,以专业化培训提升居民社区营造能力,并以参与式共建共享,唤醒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凝聚社区精神,以活动逐步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实现可持续的自治管理。这就是党建微花园建设的意义所在!

点赞0 收藏0